第07版:教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09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厚植爱国情怀 砥砺强国之志(深聚焦)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9日   第 07 版)

  图①: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剧场内,思政专场舞台剧《星辰·大地》上演。
  浙江大学供图
  图②:重庆市龙台社区,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参与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活动。
  龙 帆摄
  图③: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一学校教育集团书院校区的学生们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鲍赣生摄
  图④: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们认真聆听航天员们带来的“天宫课堂”。
  王 将摄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国庆前后,全国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形式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本期教育版,我们选取4所学校,展现他们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编  者  

  

  江西南昌师范学院

  讲述红色故事  绽放青春光芒

  本报记者  闫伊乔

  “你我的一切奉献给人民,生命才有意义……”在江西南昌师范学院逸夫楼礼堂里,青风学堂的学生们正在拍摄《红霞满天》,这是根据革命伉俪张朝燮、王经燕的故事创编的情景剧。“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观众一起触摸历史,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南昌师范学院团委书记幸灵敏说。

  青风学堂是南昌师范学院打造的青年思政工作特色阵地,致力于通过情景剧、说唱等艺术形式,在学校、社区及偏远山区等地进行志愿宣讲,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目前已巡讲巡演500余场,线上线下受众达8000余万人次。

  学生陈瑞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参演了近10部红色故事作品,演出50余场。“虽然常常排练到深夜,但每次演出时看到台下观众感动的表情,我就觉得特别值得。”陈瑞夷说,“在一次次表演中,我们把信仰融入青春奋斗,让红色成为青春的底色。”

  每逢假期,青风学堂学生就会前往井冈山、瑞金、于都等地开展红色走读,深挖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收集素材创编故事。学生牟若兰清晰记得,暑期寻访革命烈士王金长的遗孀段桂秀奶奶的情景。“段奶奶回忆,丈夫去打仗前说至多去三五年。段奶奶不敢离开,怕丈夫回来找不到她。但最终回来的只有一张烈士证。”看着段奶奶潸然泪下,牟若兰深受触动,“我更加坚定了要编创好、讲述好红色故事的信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的青风学堂,已发展成为江西省学校红色文化宣讲基地,在江西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立了33支红色宣讲小分队。幸灵敏充满期待:“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宣讲小分队深入江西、走向全国,挖掘出更多经典革命故事,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绽放青春光芒。”

  

  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

  开展党史宣讲  激发爱国热情

  本报记者  丁雅诵

  “大家认识视频中的这几种野菜吗?”晚上7点,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学生高天睿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抛出问题。大家纷纷议论时,高天睿继续说道:“这些野菜,就是红军长征路上用来充饥的珍贵口粮。”跟随着高天睿的讲述,全班同学感受到红军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体会到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国庆前夕,历城二中开启“学党史、感党恩、做勤志少年”主题宣讲活动。周一至周五每晚7点至7点半,高二所有班级同时开讲。每个班级推荐1至2名学生作党史宣讲员,轮流到不同班级宣讲。从中共一大召开到井冈山会师,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务工作者到时代楷模,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除了思政课本身,如何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开展学生喜爱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思考的问题。去年至今,历城二中学生宣讲团开展了600多次党史宣讲,内容翔实,形式丰富,利用朗诵、歌唱、情景剧、视频等方式,充分调动台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我们的初衷是以讲促学、以学促行,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新生说。

  在历城二中,爱国主义教育无处不在。升旗仪式上,学校会邀请一些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人,为学生作“国旗下讲话”;每天收看新闻联播,老师会结合重大新闻事件开展主题班会……“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孩子们会拥有持久的奋斗动力,焕发出更绚丽的青春光彩。”李新生说。

  

  湖北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

  追寻革命足迹  感悟家国情怀

  本报记者  金正波

  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展出的一双草鞋前,湖北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学生李奕嘉久久驻足。

  “草鞋,是当年革命先辈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我们青年一代应牢记历史,不负青春。”从纪念馆回来后,李奕嘉用心绘制了一幅手抄报,正中间就是那双沾满泥土的草鞋。

  这是日前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开展的一次红色寻访活动。为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学校组织成立了“先锋致远 红色印记”寻访队,鼓励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班会课等时机,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感悟伟大精神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寻访队员们通过查阅文献、制定寻访目标、确定寻访路线,实地走访红色场馆。学校思政教师吴文君说:“走进革命旧址,观摩革命文物,倾听革命故事,既是寻访之旅,也是心灵的洗礼。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寻访队员们还会将所见所感分享给全校师生,极大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校长王新说,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红色资源,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学校重点打造了“红色悦读亭”。吴文君将思政课搬到“红色悦读亭”,带领学生诵读红色家书,朗读《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经典片段,引导学生学习百年党史,感悟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吴文君说,通过线下追寻红色足迹,线上分享红色经典,能够有效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激发他们铭记历史、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情怀。

  

  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第一小学

  挖掘红色资源  树立理想信念

  本报记者  吴  月

  “1949年,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之战兰州战役打响……”在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华林路第一小学,兰州战役纪念馆的10余名讲解员为学生带来精彩的“开学第一课”。根据学生特点,讲解员们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一年级课堂上,为学生们生动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三年级课堂上,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国家科技成就。

  “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校长王秉乾介绍,学校距离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烈士陵园仅有2公里。近年来,学校因地制宜用好红色资源,主动对接实践教学基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除了将红色资源“引进来”,华林路第一小学还注重带学生“走出去”,开展实践教学。学校与兰州战役纪念馆共同培训“小小讲解员”,让学生们学讲红色故事。六年级学生刘欣经常在课余时间来到纪念馆参加培训,熟悉解说词、学习讲解技巧。“我已经参加了5次讲解活动。”刘欣说,在纪念馆里收获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在活动中变得更加自信。刘欣的班主任陈天惠说:“同龄人讲故事时,孩子们更听得进去。”

  近年来,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兰州战役纪念馆学习参观。今年6月,毕业班学生在纪念馆参加了“红色少年毕业季”活动,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我们希望引导孩子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王秉乾说。

  版式设计:沈亦伶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