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06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让长城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张 贺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6日   第 06 版)

  长城、黄河、长江等是中华民族的标识,它们雄伟壮丽的身姿、一往无前的气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坚韧、勇敢智慧,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灿烂辉煌的历史,凝聚着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进的爱国情怀。这是祖先和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需要世世代代保护好、传承好。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加速,这些“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历史风貌更加完整、文化价值日益凸显,成为人民群众触摸历史、感受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一些已建成的国家文化公园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研学目的地和文体活动举办地,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融入生活、造福群众,这是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能取得伟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文化遗产必须在保护和利用中才能永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建设中注意把长城沿线的村镇纳入规划,在建设中同步考虑乡村振兴,通过打造公园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更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帮助群众致富。这样,保护工作就会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群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强。目前,长城沿线多地涌现了巡查守护长城的民间组织,长城的保护和利用进入良性循环。

  文化遗产承载历史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万里长城所凝聚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各地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注意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梳理非遗资源,注意展示长城沿线自古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历史,注意展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从而把长城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团结、坚韧、勇敢等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彰显出来。见人、见物、见精神,在畅游公园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洗礼,这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得到群众欢迎和支持的另一个原因。

  “不到长城非好汉!”保护好利用好长城,讲好新时代的长城故事、中国故事,就能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