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新语)

张桂贵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6日   第 11 版)

  优秀现实题材作品为什么深入人心?重要原因在于此类作品秉持着关注人民心声、关心生活实际的创作态度

  

  最近,看到这样一些呈现老年人生活状态的视频,令人眼前一亮:“把人生视作探险”“年过花甲气质不输当年”“希望活出精彩人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展示出老年人群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视频来自一档节目《百川老朋友》,该节目以真实的记录、朴实的诉说、深入的访谈,让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深受感触:“这不就是我爸妈吗?”“我的父母或许也可以去追求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2%,预计到202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2.21亿。老年人群体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记录,他们的闪光点应被更多发现和书写,他们的情感与精神诉求也理应得到更多关切和理解。《百川老朋友》将镜头对准老年人群体,既是对当下社会心态的深入体察,也体现了文艺作品对社会责任的坚守。

  观照现实才能赢得共鸣。让不少观众有切身体会的是,他们的父母已经步入老年阶段。节目中呈现的父母与子女的真实互动、长辈对晚辈无私关爱,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有观众评论:“看到了爸妈为家庭奉献的影子”“崇敬,为父母的大爱无私”“有一些反思,应该多去聆听父母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由此可见,深入生活、观照现实的文艺作品,是可以引发共鸣共情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等词语,都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从古至今,家庭、家教、家风一直是文艺作品着重表达的主题。从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倡导孝悌传统的故事,从歌曲《常回家看看》到电影《你好,李焕英》,再到近年来一系列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影视节目,都蕴含着中国人孝老爱亲的深厚情结。

  优秀现实题材作品为什么深入人心?重要原因在于此类作品秉持着关注人民心声、关心生活实际的创作态度。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才能感动人、触动人,凝聚和发挥正能量。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