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9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筑起数据安全“防火墙”(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倪 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20日   第 09 版)

  泄密溯源技术、大数据反诈系统、量子加密技术……在日前开展的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中,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创意新颖的宣传活动,诸多数据安全新技术、新应用纷纷亮相,各种沉浸式的科普互动也让观众目不暇接。

  数据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泄露、丢失和滥用将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我国高度重视、不断推进数据安全保护工作,数据安全领域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2021年施行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与2017年施行的网络安全法,共同构成了我国数据安全立法‘三驾马车’,标志着我们国家数据安全领域基础性法律框架体系构建完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认为,在上述三部法律构成的基础性法律框架体系之上,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断细化、充实相关具体内容,共同促进我国数据安全领域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例如,网信、工信、公安等部门依职责率先推动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上海、海南等多个省份已制定本地区数据发展条例,探索数据要素流动共享安全规则。

  数据安全法治监管实践也在有序推进。

  近年来,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加大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数据非法获取和交易、“大数据杀熟”等数据安全领域重点热点问题的整治力度。相关部门结合各行业、各领域数据安全监管需求,积极推动行业企业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同时聚焦数据安全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行动,数据违规共享、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