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9月18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非凡十年)

范迪安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8日   第 08 版)

  攻坚(雕塑)
  中国美术学院

  图为孔凡博油画《远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核心阅读

  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表征,是通过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以小人物的奋斗体现大情怀,以微视角的抒写照见大时代,通过精品力作激发观者的“奋斗共情”和“情感共鸣”。

  充分发挥优秀美术作品和美术教育的作用,既树立了创作队伍正确的艺术观,也引导青年一代养成健康的审美观。

 

  秋高气爽好时节,首都北京的红色新地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迎来络绎不绝的观展者。

  迈入西侧广场,庄严矗立的5座大型主题雕塑,给人以视觉震撼和精神力量——《旗帜》“迎风招展”、气势如虹;《信仰》《伟业》《攻坚》《追梦》4组雕塑浑然一体、巍峨壮观。583块来自四川夹金山脚下的汉白玉,雕刻成276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汇聚为波澜壮阔的视觉史诗,生动讲述着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它们是新时代美术工作者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的典范之作。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广大美术工作者立足中国大地,面向时代发展,自觉深入生活,热忱讴歌人民,从思想认识到艺术追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聚焦发展成就、体现时代高度、凝聚艺术智慧的美术佳作,通过丰富的形象语言,展现了丰沛的时代精神,描绘出豪迈前行、奋发图强的新时代画卷。

  在扎根人民的实践中

  勇攀高峰

  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的使命,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表征,是通过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重点选题、重大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以“集体创研”的方式精研主题创作,是助推新时代美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有效机制。“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主题雕塑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规格最高、选题规模最大、参与创作人数最多的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两大工程历时3年,组织各地3000多名美术工作者共同谱写赞歌。300多名主创人员深入选题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现场实地写生调研,在多达10余次的改稿中完成创作攻坚。《龙腾大湾》《飞天圆梦》《天眼》《互联网时代与人工智能》等一批艺术成果,生动展现了非凡十年的非凡成就。

  事实上,近年来美术界紧跟时代步伐,新的选题规划不断部署,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长效组织机制不断完善,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持续的主题美术创作热潮。例如,2017年文旅部启动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第一阶段共134件作品完成验收,其中70%的作品反映了新时代伟大变革、展现了新时代精神气象。同年,“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织实施,近百件美术作品聚焦城市使命、城市精神、城市生活3个层面,集中反映了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等高规格、高水准的大型展览中,同样涌现出不少现实题材新作,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气象。各地的主题展览也层出不穷、不乏亮点,例如2020年举办的“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汇聚198件作品,热情讴歌经济特区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展现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美好前景。

  这些新作,不仅以立意之深、场面之大、造型刻画之精、形式语言之新,反映出新时代美术整体水平的提升,更在塑造中国形象、展现中国气派、彰显中国精神上体现了新时代美术的文化追求。

  在时代精神的共鸣中

  铭刻记忆

  文艺精品是时代精神的体现。10年来,美术工作者尤其是许多创作经验丰富的美术名家,自觉带头承担创作任务,认真思考时代课题。他们深刻理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小人物的奋斗体现大情怀,以微视角的抒写照见大时代,通过精品力作激发观者的“奋斗共情”和“情感共鸣”。

  “写生”是美术工作者感受和描绘生活的主要方式。近年来,美术界的一大变化是将传统的“写生”升华为“主题性写生”。为展现老区新貌,美术工作者纷纷奔赴革命老区,在各地掀起红色写生热潮;聚焦文化交流与互鉴,中国国家画院组织了“一带一路”主题写生活动;为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就,数百名油画家投身“天下黄河”写生创作活动;美术工作者还走进新区等改革创新的前沿,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例如,“见证雄安崛起”艺术创作项目,在京雄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后,组织美术院校师生奔赴当地开展写生活动,以画笔见证雄安的拔节生长。

  为时代立传,要以中华大地为画布,以时代发展为主题。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节点,美术界举办了“聚焦脱贫攻坚、走向小康生活”系列活动,以及“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等大型主题展览,《人民日报》创新推出“微连环画”形式的“脱贫故事绘”栏目并结集出版,立体化呈现了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各地举办的相关创作和展览活动,则突出了本地区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和乡村振兴新面貌。例如《云端上的春天——悬崖村纪事》等作品,生动诠释了我国脱贫攻坚成就何以被称为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以艺战疫”,同样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美术工作者投入极大的情感和心力,塑造了一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典型人物形象,创作了一批描绘各地驰援、同心守护感人场景的优秀美术作品。2020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正是广大美术工作者讴歌伟大抗疫精神、构筑时代记忆的深刻展现和鲜活案例。

  置身时代现场,美术工作者用画笔塑造典型形象,创新视觉图式,定格时代精神。这种朝向精神深度的创造意识,强化了艺术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展现出美术作品以艺术形象为时代立传的独特功能。

  在立德树人的化育中

  引领风尚

  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近年来,美术界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充分发挥优秀美术作品和美术教育的作用,既树立了创作队伍正确的艺术观,也引导青年一代养成健康的审美观。

  传递榜样力量,是新时代美术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的着力点。在各类写生和创作活动中,美术工作者艺术化地呈现先锋模范的风采,激励广大群众争做新时代奋斗者。比如,2015年中国文联等单位组织实施的“时代领跑者”美术创作工程、2017年中国美协等单位组织实施的“最美中国人”大型美术创作,以巨幅的尺寸、群像或场景组合的形式,艺术地呈现了先进典型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各大美术机构和院校也相继开展有关活动。自2015年起,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市总工会合作,连续开展劳模主题创作活动,创作对象覆盖社会各行业的优秀劳动者。今年,中央美术学院积极参与“中国梦·劳动美——2022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师生团队为各行业的劳模代表设计专属印章,把新时代劳动者的形象真正“印”在观众心中。2017年至今,每逢“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时间节点,中国美术馆都会举办“为新时代人物塑像”活动,目前已举办18期,累计为40余位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军人和教师代表塑像。

  为满足大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和美术经典的社会功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节目,实现了党史、美术与观众之间的融合互动,让美术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命力与巨大感召力,让观众获得了全新审美体验。

  新时代美术工作者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使“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艺术追求蔚成风气,让精彩纷呈的新时代画卷不断延展。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版式设计:蔡华伟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