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9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带动大家多种粮种好粮(中国道路中国梦·不负嘱托更奋发⑥)

徐淙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4日   第 09 版)

  我种了一辈子的粮食。1971年高中毕业那会儿,农村真是很穷,农业耕种方式落后,农民种地都是靠肩挑背扛。我当时放弃了做一名小学老师的机会,下定决心在农村做一个种粮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如今,我的儿子、孙子都和我一样,成了职业农民。

  提高粮食产量,首先要有良种。我们与省市农科院开展合作,不断改良作物品种,推动粮食丰收。2010年,我牵头成立了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种粮大户。2012年,安徽省农科院挂牌了千亩种业基地,我们开始承担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和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审定的新品种在全省乃至黄淮地区推广。

  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取得了32项新技术新成果。与此同时,我们将自己总结的小麦、玉米、大豆栽培技术汇编成册,用农民听得懂的表达方式进行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小麦生产变化大,苗期掌握三耳朵”“驴耳苗,半耷拉,壮苗生长葱绿色”“拔节追肥不宜早,免得倒伏减产多”……60条谚语栽培法,受到乡亲们的欢迎。这是对我科学种粮的理解和肯定。

  今年,我们的小麦单产、总产、品质大幅度提高。“阜航麦1号”平均亩产811.29公斤,“皖垦麦22”平均亩产818.52公斤,获得了历史性的丰产丰收。我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高兴的是,没过多久我就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乡亲们听说后,都涌到我家里,一起感受这份温暖和关怀。在字里行间,我深深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咱们农民的深厚情感。这不仅是对我本人,也是对全国农民的巨大鼓舞。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种粮人可以不用像过去那样劳累了。比如我们创办的农业合作社,成立了农机专业服务队、植保队,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收小麦,1000亩地三台机子两天就可以收完。接下来,我们祖孙三代将继续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积极配合农技部门研制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努力通过托管、结对合作等方式,争取流转更多的耕地;通过发展农产品品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考虑从事现代农业。

  做农民,干农业,种粮食,大有前景。我们家祖孙三代都种粮,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份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作者为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本报记者韩俊杰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