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专题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9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生态效益显著——

35万亩荒地变绿洲

本报记者 刘 峰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6日   第 14 版)

  金秋时节,贺兰山下的一座座酒庄葡萄种植园里游人不断。紫红色的葡萄到了9月份的成熟期,正是酿酒的好时候。游客们很难想象,在过去,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是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的荒滩戈壁。

  “我们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将荒地变成了绿洲,今后要继续坚定做好‘葡萄酒+生态’结合的文章。”在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王紫云介绍。

  多年来,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生态效益显著,酿酒葡萄种植将35万亩荒地变成了绿洲。葡萄园“深沟浅种”减少了水土流失,“园成方、林成网”,葡萄园和酒庄成为贺兰山东麓亮丽的风景线和生态屏障。

  宁夏充分利用贺兰山东麓荒地资源,打造有机葡萄园,为酿造高品质葡萄酒提供稳定的原料。研发和推广葡萄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机械和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种植成本。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推动生态酒庄建设。

  “尊重自然是葡萄酒产业与生态建设相融相通的共同点。气候、土壤、降水等自然条件构成了产区的‘风土’。一瓶有着好‘风土’的葡萄酒,便是一瓶好葡萄酒。因此,葡萄酒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是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的有机统一。”宁夏卓德酒庄负责人李志海认为,葡萄酒产业是典型的生态绿色产业,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宁夏的具体实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