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6日8时30分,经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重庆市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火场明火全部扑灭。
数千支电筒闪烁,狭长逶迤的防火道,成为每个人难忘的记忆。
难忘的是一趟趟协助运送人员、物资的热情
15个山火救援志愿者群里,还在不停弹出消息。不断有人想来支援,刚刚睡了两个小时的摩托车手张俊接到电话,又重复了一遍:“现在人手很充足,不用过来,感谢支持。”
8月21日晚,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山发生山火,山上要挖防火隔离带,一般车辆通行不便,只能通过摩托车运送物资。
“兄弟们,北碚山火,需要大量摩托车手前来支援!”从消防支队处核实后,张俊立刻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很快,私信便被志愿报名的消息充满,微信群里不断接龙,一名又一名摩托车手赶往一线。
在歇马街道小虎路入口处的社会捐赠物资接收点,张俊将灭火器、盒饭、水、胶鞋、油锯等物资装车,一踩油门,冲上山去。
放眼望去,沿路全是摩托车,快递员、外卖员、当地村民,男男女女,都来出力。
当地川菜馆厨师谭玉涛也是其中一员。21日,他在店里看到远处山上的火光,便骑着摩托,按照需要协助救援。“我从小长在这里,要挖隔离带的地方就是老家,我闭着眼睛都能找着路!”谭玉涛说。
气温超过40摄氏度,火辣辣的太阳下,摩托车手们背篓里装着近50斤的物资,一趟趟重复着单程30分钟的陡峭山路。汗水夹杂着灰尘流下……现场随时能看到100多辆摩托车在飞奔,最多时有2000名志愿者同时在场。
难忘的是各司其职、高效协作
“21日,我与队友在虎头山扑明火;22日,沿着公路扑灭零星火点,防止山火向附近村庄蔓延;23日,全体人员集体转移到水库,控制火势;24日,带水泵、水带上山,设置隔离带……”今年42岁的刘景强已进入消防队伍20年。这些天,他和队友们在近50摄氏度的高温下工作,最近时距离明火只有10米,靴子坏了便找根绳子绑起来,累了就打地铺睡一下。
22岁的消防员董长江,青春的脸晒得黝黑,“火势最大的时候,我身后的消防水带都被飘出来的火烧断了。”
赶工,赶工。长约1.36公里、平均宽度达到60—80米的八角池森林防火阻隔带准备工作陆续到位:沿线开挖了9个水池,备有移动水源、洒水车,铺设了供水管线,准备了1000余具灭火器……
消防员王田和队友们一起,一边拿着水枪扑火,一边指导前来配合的救援人员扑灭飘落的火星。现场嘈杂,王田便用口哨和手势指挥:“要确保距离,从山上到山下形成人墙。必须确保一个火星都不能跨越隔离带。”
“我们分别待在不同点位,协助消防队员压制火苗。要保证安全,不让火星越过隔离带。”于东兵是应急救援队队员,话语间,看到火星,就用水枪或铁铲扑灭。
难忘的是有勇有谋、“以火灭火”
灭火直升机来了,消防队员来了,武警官兵来了……火情前线指挥部组织调度了云南、甘肃等森林消防救援力量,以及重庆市区两级应急救援力量投入灭火救援。
“点火!”25日晚8点37分,指挥部一声令下,森林消防人员在半山腰点燃了一片枯枝。霎时,一团火球腾空而起。
“以火灭火”主要原理是由人工点燃火头(火线)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接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是控制大面积、高能量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
为何选择25日晚间?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处处长王磊道出原委:“要感谢风!”根据气象预报,25日晚风向改变,由北向南吹。指挥部当机立断,决心利用人工开凿的隔离带进行点烧。
22时许,两火相遇,火焰冲天,山顶出现一团巨大的光球,照亮了在场所有人的脸庞。23时许,明火实现有效封控。3小时内,“以火灭火”把将近1公里的大火头堵截掉。
8月26日8时30分,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火场明火全部扑灭。重庆的市区两级应急救援队伍,云南、甘肃等森林消防救援队伍,数千名志愿者和热心群众……无数微光,汇成无穷力量,共同筑成了守护家园的钢铁长城。
■链接
记者日前从应急管理部获悉:8月9日以来,重庆市北碚、巴南、大足、长寿、江津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截至26日8时30分,经各方共同努力,森林火灾各处明火已全部扑灭,全面转入清理看守阶段,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
火灾发生后,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迅速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立即派出2个工作组赶赴重庆指挥指导,部署甘肃森林消防总队靠前驻防分队、重庆市消防救援总队1200余名指战员先期投入扑救行动,紧急调派6架直升机和云南、四川省森林消防队伍1000余人跨省增援,调拨2批次、16634件(套)物资装备支援一线扑救,有力有序开展灭火工作。
据统计,各方面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救援力量1.4万余人、直升机10架参与重庆森林火灾扑救,及时转移群众680余户1800余人。
(本报记者 邱超奕)
本期策划:张佳莹
版式设计:张芳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