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25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博物馆里好时光

本报记者 曹玲娟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5日   第 20 版)

  上海博物馆,家长带着孩子在参观“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王 初摄(人民视觉)

  “想念大家了!错过了春天,我们要更好地安排夏日时光。”这是恢复开放公告中,上海博物馆的心声。这个夏天,上海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文化生活有序恢复,包括上海博物馆在内,这座城市里的少年儿童有了更多好去处。

  戴好口罩、提前预约,在家上了几个月网课的朱同学雀跃地走进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了。素来就爱博物馆的朱同学开心极了。

  步入展厅,璀璨的青铜文明扑面而来。这尊来自二里头遗址的夏代晚期网格纹鼎,距今已有3800多年。商代晚期的妇好鸮尊、亚长方斝,洛阳西郊小屯村出土的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200余件(套)夏商周珍贵文物,让人过足眼瘾。

  “当遇见这些‘好久不见’的文物,你会为它写怎样的故事呢?”上海博物馆不仅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向孩子们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故事,还邀请8岁以上的文博爱好者,根据文物进行故事创作。上海博物馆发出公告“暑期征稿启动,给孩子们的喜报已备好”,邀请孩子们一起书写博物馆的故事。六年级的李悦希,就写下这样一段故事:“嘿,抚琴俑!你好吗?”“好得很!瞧我身体,绝对大红人,交襟长袍也很潮。喂,微笑的击鼓说唱俑,你好吗?”……

  除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们正在这里举起小手,致以庄严的少先队队礼。中共一大纪念馆2022年度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研学活动启动了,现场发布针对学生群体特别推出的系列主题研学活动。“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向阳而生”主题活动,以向阳追光的向日葵为象征和载体,发动各地数万名学生种下向日葵的种子。活动中,孩子们将领取到一个向日葵种植包,亲手参与种植,在活动研学APP上进行种植记录,学习知识,收获感悟。通过线上参与劳技、科普、写作、美育、媒体、德育等六大课程的学习和互动,让孩子们从小立志“做一粒好种子”。完成种植任务的孩子会收到一张来自纪念馆的“毕业证书”。

  深受亲子家庭青睐的场馆,还有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等。随着一批批文博场所的有序开放,孩子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夏日好去处。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