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把汗水挥洒在雪域高原(中国道路中国梦)

马金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3日   第 05 版)

  “海拔三千八,这里是我的家,美丽的日喀则,我为你牵挂……”今年7月,在西藏日喀则市举行的山东援藏项目集中启用仪式上,我和同事们深情歌唱。伴随着悠扬的旋律,来自山东的第九批援藏干部结束了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将接力棒交到了下一批同事的手中。

  援藏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自进藏以来,想得最多的就是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一门心思想着为当地发展出把力,生怕给自己留遗憾。3年来,我们和当地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在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干在前,打造出齐鲁教育、珠峰党建、齐鲁医疗高原行等一批援藏品牌,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贡献了力量。

  产业扶贫是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新时代援藏工作,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更要创新思路方法,找准产业扶贫的切入点。例如,日喀则市白朗县蔬菜种植规模较大,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品类单一、销售不畅等问题,制约产业升级,影响群众增收。山东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丰富经验。我们结合鲁藏两地优势,寻找可行办法,帮助当地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对标寿光·高原果蔬产业提升行动”,把山东的技术、经验、经营模式运用到日喀则,推动当地果蔬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实实在在的援藏举措,带给当地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在白朗县巴扎乡冲堆村调研时,一名蔬菜种植户动情地说:“建了蔬菜大棚后,一年收入10多万元,感谢共产党,感谢山东援藏!”如今,白朗县7000多农户中,有3000多户、1.8万余人直接参与蔬菜产业,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经过两地的携手努力,白朗蔬菜“一园三区34基地”的发展布局日趋完善,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产值超过2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种植蔬菜10余万亩。与此同时,青岛援建的“萝卜小镇”“土豆小镇”“西瓜小镇”,淄博援建的秋窝乡蔬菜大棚,烟台援建的人参果种植基地,潍坊援建的南木林县数字化农业产业园等也陆续建起来,当地群众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拉萨市的“北京路”、山南市的“湖南路”、日喀则市的“山东路”……一个个熟悉的名称,凝结着各兄弟省份对西藏发展的无私帮扶和关怀。在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我们一定能谱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为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领队,援藏期间担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