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支配着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我们党对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
在“为什么改”问题上,认识更加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问题也有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指出“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体现出把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统一起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既立足于解决当前矛盾和问题,又着眼长远目标和发展,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作出深刻阐释,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进一步明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现实紧迫性,揭示其动力作用。
在“往哪儿改”问题上,方向更加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围绕总目标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具体目标,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全面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回答了各领域改革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在“为谁改”问题上,价值指向更加鲜明。马克思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们都有不断改善自己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这是我们党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充分体现。全面深化改革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怎么改”问题上,方法更加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形成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推动改革行稳致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在制定方案、部署落实上,强调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项改革。二是运用系统思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三是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在推进改革中,强调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四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既注重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又坚持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