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生活从此更宽裕、更幸福”(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本报记者 毕梦瀛 颜 欢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2日   第 03 版)

  古典优雅的宋式茶桌、小巧精致的明式鼓凳、造型各异的竹灯具、繁复精巧的编织花纹……为期20天的厄瓜多尔竹子家具、灯具设计和加工线上培训班日前圆满落幕。结业典礼上,学员们通过视频展示自己的结课作品,神情间满是骄傲与自豪。

  厄瓜多尔竹资源十分丰富,在乡村地区,竹子搭建的阁楼、桥梁随处可见。2018年,厄瓜多尔制定“2018—2022年竹子战略”,进一步加大了竹林种植面积,培育壮大竹产业链,超过50万人直接或间接融入相关产业链。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竹藤产业,向世界各地出口种类繁多的竹制产品。近年来,中厄加强相关合作,中国专门为厄瓜多尔组织4期国际培训班,主题涉及竹子加工、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灾后重建中的竹资源创新利用等,共培训近200名高级官员和技术人员。

  在此次云课堂上,从如何选择原材料和加工工具,到如何设计、打磨、制作,中国专家为58名厄瓜多尔学员量身定制课程,一一细致讲解,并结合案例介绍了不少当下实用的创新技术和企业成功经验。“竹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厄瓜多尔驻华大使卡洛斯·拉雷亚说,厄瓜多尔拥有超过47种竹品种,中方提供的培训项目为提升当地竹子利用技能、促进厄瓜多尔竹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自厄瓜多尔马纳维省南部沿海的佩索,18岁时就子承父业开始与竹子打交道,竹产品一直是他养家糊口的重要经济来源。佩索说,中国专家们提前了解了厄瓜多尔当地竹资源情况和竹产业条件,因此设置的课程既“接地气”、又很先进,“老师在课堂上一步步讲解新的切割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我们在这边练习实际操作,有疑问也可以得到及时解答”。

  培训课程给佩索带来了不少新灵感,让他认识到普普通通的竹子也可以“千变万化”——中国专家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编织技艺,美化和丰富了竹制品品种,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刚开始,我们连竹子的精准弯曲技术都没有掌握,现在我的作品已经有模有样了!我要把这些成果带回社区,和朋友们交流分享,让更多人更好地利用竹子创造更多价值,让生活从此更宽裕、更幸福。”佩索说。

  年逾花甲的何塞是往期培训班的学员,对当时赶着去上课的情景记忆犹新:每天早上要骑两小时摩托车才能到达培训地点,天黑才能回到家。“但大家都非常珍惜学习机会,都学得很用心。”何塞说得很实在,“中国老师教我们做的这些竹工艺品很精美,在游客中有不错的销路。这个课堂给我带来了很大收益,所以我一定得克服困难来学。”快结业时,从不缺课的何塞突然请了两天假。“其实,我当时已经收到了500个竹工艺品的订单,企业着急让我去签约呢!”何塞笑得开心极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