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基层夜话”议民生(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现场)

本报记者 宋豪新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6日   第 04 版)

  傍晚6点多,太阳还没下山,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等分村的村民们早早吃完饭,三三两两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这天中午,村里的微信群发了通知,晚上7点要召开“基层夜话”。不到6点半,会议室已坐得满满当当。

  “今天‘基层夜话’,主要是想了解这段时间村民们关心的问题,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建议,请大家踊跃发言。”村党支部书记宋云波开门见山。

  话音刚落,村民代表英光立马起身,讲起最近的一个新情况:“从刘家沟到蜂桶岩的那条堰渠年久失修,渠道老化,现在已经影响到正常灌溉,能不能想办法协调解决?”

  村民代表张光红接过话茬:“可不是嘛,如果这堰渠修好了,我们80多户村民的灌溉问题就不用愁了。”

  “修堰渠要花不少钱,这钱谁出?”老党员刘美业提出疑问。

  提议归提议,事儿到底能不能办成,不少村民心里没底。大家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话题也越来越深入。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宋云波将村民们的意见记了好几页,“看来这个堰渠大家都很关注,是当前最该解决的问题。农时不等人,明天一大早我们村两委干部就去现场,如果确实难办,我就去镇上汇报,争取资金解决灌溉问题。”

  在等分村两委的汇报争取下,半个月后,堰渠开始动工维修。

  “通过‘基层夜话’,村民们敞开心扉拉家常、提建议,让我们村两委摸到了实情,了解了村民们的真实诉求,开展工作也更有决心、有底气。”宋云波说。

  近年来,峨边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村级党组织定期开展“基层夜话”,面对面收集村民们的问题诉求,为村民们搭建议事平台,畅通了干群沟通交流渠道,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