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评论为当代文学刻下年轮

徐 刚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6日   第 20 版)

  《文学天际线:文学评论卷》:文艺报社选编,梁鸿鹰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1949年9月25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前身)主办的《文艺报》正式创刊,由此开启了它与中国当代文艺休戚与共的联系。《文艺报》通过文艺评论深度参与中国当代文艺生产、传播和接受,留下许多富有见地、生动可读的篇章,折射出中国当代文艺的多彩风貌。

  《文学天际线:文学评论卷》作为“《文艺报》70周年精选文丛”的一部分,编选了70多年来《文艺报》刊载的代表性文学评论文章,凝聚着一代代评论家、作家对当代文学发展的真知灼见。从文章类型看,选集将宏观讨论与微观评论相结合,既有许广平的《从鲁迅的著作看文学》、郭沫若的《论写旧诗词》、吕叔湘的《关于口语和文章里的新词新语》等作家学者对文艺重要命题的宏观探讨,也有冯雪峰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我们文学发展上的意义》、陈涌的《评〈暴风骤雨〉》、阎纲的《一篇幽默、生动的好小说——读马烽的小说〈三年早知道〉》、冯牧的《初读〈创业史〉》等评论家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深入评析。从作者身份看,选集不乏权威评论家的文章,也有新一代青年评论工作者茁壮成长的足迹。70年岁月如歌,收录在此的这157篇文章,为当代文学的参天大树描绘出一道道清晰的年轮,如一部微缩的当代文学评论画卷,让人真切感受到文学薪火相传的脉动。

  这些“年轮”的学术意义和历史价值,在于构建了当代文学的历史现场。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我们能够体会到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之间的紧密联系,领悟不同评论文章如何在对话交锋中,将作品引出的理论命题不断深化。比如冯雪峰的《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不仅反馈专业读者对《保卫延安》这部作品的感受与意见,而且从史诗角度深入讨论长篇小说创作,成为开启长篇小说“史诗性”讨论的重要理论文章。

  选集以回望评论史的方式,向着今天文学的创造创新敞开。正如编者所说,70多年来,《文艺报》所刊载的评论文章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名家云集,如何筛选是一个重要问题。时间是公正的裁判,文学评论也要像文学作品一样接受岁月的淘洗和历史的检验。那些在内容和思想上立得住的文章,今天依旧具有引导创作、提高审美的作用。如丁玲的《到群众中去落户》、徐迟的《报告文学要走进生活》,都结合自身创作实践,用生动语言将创作的根本问题娓娓道来,对于新时代文学创作者来说,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深挖细读。

  《文学天际线:文学评论卷》注重凸显文学生生不息的力量和记录时代、反映时代的功能。书中的名家前辈扎根生活、潜心创作、含英咀华,留下的这些名篇时时提醒着我们,文学评论要当好创作的镜子和良药,更要有宏阔的历史眼光,无愧于新时代火热的文艺实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