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极大丰富了全球人权治理内涵”

本报记者 姚明峰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5日   第 03 版)

  “几十年来,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司芙兰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消除了极端贫困,中国的快速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人权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巨大进步。

  “人权是否得到保障,应该看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需求是否被满足。一个国家的人权发展状况怎么样,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司芙兰举例说,同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只有几十美元提高到目前的超过1.2万美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这些数据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有力证明。中国的发展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方面,也体现在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等诸多方面,弱势群体的权利也得到充分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司芙兰提到,自1991年中国发布第一部人权白皮书,至今已发表13部综合性的人权白皮书,“这能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权发展状况。”司芙兰表示,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权保障模式,各国在发展人权事业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和文化特点,“中国人权发展的实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出宝贵经验,极大丰富了全球人权治理内涵”。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一步。”司芙兰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家和种族,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理念高度契合,其创新之处在于倡导国际合作和共同行动,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为推动全球人权治理贡献力量。

  司芙兰表示,当前,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地区冲突加剧等诸多严峻挑战,极端贫困人口上升、社会不平等和种族歧视日益严重,国际人权治理面临新的困难。全球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各国更加团结一致,反对部分国家在人权问题上采用双重标准、歪曲事实来破坏地区和平与发展。发展中国家是推进人权进步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相互团结、共同努力,必将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全球人权事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