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8月13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大山深处有画师

本报记者 何 勇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3日   第 04 版)

  从湖南省浏阳市城区溯浏阳河而上,一路向东70多公里,驱车1个多小时,至湘赣之交的罗霄山脉腹地。莽莽群山怀抱着一大片平坦的坡地,这里就是被称为“画里小河”的小河乡。

  在新河村的乡村画室,正在画画的詹秋明停了下来。一双粗粝的手和记者的手握在一起。记者打量着眼前这位50多岁的画师,个头不高,皮肤黢黑,皱纹如沟壑,爬满消瘦的脸庞。

  “这是我们乡最有名的农民画师!”乡党委书记邵劭介绍。

  詹秋明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干活时,抬头看到山间云雾缭绕,感觉很大气,就想画下来。村里的小河波光粼粼,游人嬉戏,很和谐,也想画下来。”

  从流水线上画线条、上色彩,到独立临摹山水画,再到让家乡山水、田间景色入画,詹秋明实现技能提升,用了3年多的时间。“画画,讲究的是提、按、顿、挫!”这位农民画师很有专业心得。

  詹秋明家原本住在造冲山上,生活很不方便。2016年,乡里搞新农村建设,一家人才从山上搬下来。家里只有4亩稻田,上有耄耋之年的父母,下有上小学的儿子,为了照顾家里,詹秋明只能在家门口打点零工。

  2017年,小河乡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吸引文化客商,把油画、工艺画等项目引进来,画家和美术学院的大学生们,手把手教农民画画。农民画了画,企业包销。

  眼看着邻居们都学会了画画,赚到了钱,詹秋明便鼓动妻子去学。妻子铆足了劲儿,学了一两个月。“她实在不是那块料,后来只好我去了。”詹秋明说,“第一次拿起画笔,感觉画笔比锄头还重。该停时停不下来、该用力时使不上力。”一个月培训,詹秋明只学会了画线条,练平衡力。开局不顺,但山里汉子,不会轻易服输。培训结束,詹秋明就在网上学,边学边画,边画边学。3个月后,詹秋明的“斗方”终于卖出了5元钱。现在老詹的一幅山水画,可以卖六七百元!

  在这间由粮仓改造的画室里,农民们正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着。黄柏友正在一丝不苟地画线条。“我们是流水作业,我这里是第一道工序。”49岁的黄柏友之前在广东东莞打工10年,无法照顾老人孩子,让她很内疚。村里画室开了,她就辞职回到了村里,“现在一个月收入稳定在3000多元,关键是不耽误农活,还能照顾家人!”

  “画室现共有50多名农民画师,农忙拿锄头、平时拿画笔。”新河村党总支书记王春球介绍,“当初村里100多人报名学习哩!”

  农民画产业是小河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之一。目前,小河乡共有工艺国画、油画和创意画等6个画室,农民画师460名。小河乡通过村企合作模式,统一培训、销售,将“摸锄头”的农民培养成“摸画笔”的画师,画作畅销海外10余个国家,带动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小河乡有5个村子,1.5万余人,几年前是浏阳市贫困人口占比最高的乡镇。近年来,小河乡通过发展农民画、乡村旅游等,打造了鱼鳞坝、艺术街、活字印刷非遗馆、星河天文台等一批乡村旅游打卡地,一年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不但实现了精准脱贫,还初步实现了村子美、村民富。

  “我这辈子都没离开过家乡,没想到我的画代替我走到了国外。”一幅画毕,詹秋明又构思起下一幅作品,“我想画一幅《云上的小河》,画出大围山、小溪河、1000多年的罗汉松,还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