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中国技术帮助巴基斯坦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程是颉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7日   第 03 版)

  “这些花椰菜又大又饱满,有的单株就有1公斤重,真让人高兴。”看着眼前一大片长势良好的花椰菜,巴基斯坦马可波罗种业公司产品研发经理安斯尔满怀喜悦。

  花椰菜是深受巴基斯坦民众喜欢的蔬菜,但当地花椰菜产业发展并不顺利:本地种子产量不高、品质不佳;西方公司垄断的高品质种子价格昂贵,菜农难以负担。

  来自中国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的孙德岭团队,让这一切有了很大改观。孙德岭是中国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椰菜品种改良岗位专家。他和巴基斯坦结缘是在一次国际种业会议上,来自巴基斯坦的种子经销商对孙德岭团队培育的花椰菜品种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双方共同推动下,从2014年起,中国花椰菜种子开始在巴基斯坦推广试验。

  种地需要因地制宜。巴基斯坦的气候条件给中国专家出了道难题。“除了高温,巴基斯坦地形复杂,产生了很多‘小气候’。相隔几十公里的两个地方,种植环境就有很大不同,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育种。”经过与巴方农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中国团队最终选育出一款种植周期短、单株重量大、抗逆性好、适宜南亚气候条件的明星产品。

  “中国的花椰菜种子价格不高,质量和产量却不低,得到了菜农们的认可。”安斯尔以早熟花椰菜品种为例说,该种子在巴当地的平均售价仅为西方品种的1/3至一半,收成也很不错,“现在,花椰菜亩产从六七百公斤大幅提升至1300公斤至2000公斤,而且提前上市的高品质花椰菜销量好,能卖出好价钱”。

  中国种子得到巴方农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菜农的一致好评,订购量年年攀升。在定价方面,中方一直坚持“合理实惠”原则。孙德岭坦言,中国也曾深受“洋种子”价高之苦,如今,高品质的中国种子在巴基斯坦平价销售,不仅让巴基斯坦菜农顺利增收致富,也让普通民众能吃得起这道美味而富有营养的菜肴。

  有了选育花椰菜品种的成功合作,中巴双方团队又在黄瓜、辣椒的选种、育种等方面加强了合作,争取研发出新的“爆款”种子。

  (本报伊斯兰堡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