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小学执教体育38年,我有一个引以为豪的纪录,那就是自制的教具已经超过1万件。如今,我们学校的体育器材室满满当当,既有学校购置的标准化设备,也有我自己“研发”的教具。这些器材给了学生们更多的运动选择,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发现体育的乐趣。
1984年,我刚来学校任教时,体育教具比较短缺。由于经费紧张,体育器材很难满足教学需要。无奈之下,我开始收集材料,试着制作教具。木头可以削成保龄球瓶,药瓶和麻绳可以串成跳绳,旧课桌可以变成晃板……办公室成了我的“工作坊”,一有空余时间我就动脑动手,制作体育教具。几年时间,自制的体育教具从无到有、从单一变多样。除了在体育课上,课间学生们也主动参与锻炼,体育的种子慢慢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体育教育,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教育成为我一生的追求,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坚持运动,可以让人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积极的精神状态。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能发出响声的铃铛跳绳、16人一组才能成行的巨型板鞋……在制作教具时,我始终在坚持安全的前提下,考虑趣味性,让学生们在探索和尝试中感受体育的魅力。现在,体育真正变成了学生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少学生还会自发帮我收集教具的制作材料。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离不开教育方式的创新。就像是厨师做菜,不断推出新口味才能刺激味蕾,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要不断为他们提供新的选择。如今,国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学校不再缺少标准化体育器材。但我还是坚持自制教具,因为这样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选择,也让更多学生开始尝试不同的体育运动。
近些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等也被写进了新修订的体育法。不管是自制体育教具,还是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育必须致力于帮助学生发现体育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持续营造运动氛围,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最终助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作者为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白汉场中心学校体育教师,本报记者杨文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