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23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欧电影交流迎来新机遇

本报记者 于 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3日   第 03 版)

  近日,在波兰华沙的地标性建筑科学文化宫里,一幅幅中国电影海报吸引了众多民众的关注。从今年2月开始,5部华语电影陆续在波兰14个城市展映。据展映负责人介绍,波兰观众对中国题材电影充满兴趣,电影票被抢购一空。

  近年来,中欧在影视领域交流合作频繁,成果丰硕。一部部反映东西方文明历史、民族情感与生活方式的影视作品既赢得了中欧观众的口碑,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为中欧民众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据欧盟委员会下属欧洲视听观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欧洲电影的重要出口市场,从观影人数上看多年稳居第二名,在2017年一度超越美国成为欧洲电影的欧盟外第一大观影市场。在中国,一些欧洲佳片为中国影迷津津乐道,成为中国民众了解欧洲的一个窗口。

  中欧合拍片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已经与12个欧洲国家签署电影合作摄制协议,据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刘春介绍,从2000年至2021年底,中国与欧洲国家合拍电影数达到97部。

  在不断加深与欧洲传统电影市场合作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为中欧电影交流带来全新机遇。2014年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影视合作交流的新纽带。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全球29个国家的31家电影节机构,共同签约成立了“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为中欧电影合作打造了新平台。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在中国举办,一大批来自中东欧国家的优秀电影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和央视电影频道上映,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

  2021年,在福州举办的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首次设立了“金丝路奖”,吸引了4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部电影参加展映。获得首届“金丝路奖”最佳影片《我从不哭泣》的波兰导演彼得亚雷·多玛列夫斯基说:“共建‘一带一路’为电影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让人们在银幕上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生活的多彩,寻找沟通与交流的可能,这也是我们影视创作和交流的初衷。”         

  (本报华沙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