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亮丽北疆 奔腾向前

本报记者 陈沸宇 吴 勇 张 枨 翟钦奇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5日   第 09 版)

  底图:复兴号高铁列车行驶在京包客专乌兰察布境内。
  夏 亮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随风起伏的绿草间,风力发电机悠然转动,将电力送向远方;崇山峻岭的松涛中,鸟儿欢快鸣叫,栖息在自然馈赠的家园;地下采煤机隆隆作响,将煤炭输送到地面……风景如画的内蒙古自治区生机勃勃,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幸福安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区各项事业奔腾向前,内蒙古大地正发生亮丽蝶变。

  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盛夏时节,锡林郭勒盟乌拉盖草原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绿草茵茵、鲜花争艳、牛羊遍野,蜿蜒的九曲湾穿行其间,令人心旷神怡。在乌拉盖管理区哈拉盖图农牧场洪浩勒图分场,牧民齐贵龙创办的草原旅游基地,正吸引众多游人前来。

  2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因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草场出现严重退化的迹象。为此,齐贵龙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转变传统畜牧方式,注重草畜平衡、减少牛羊数量,改良育种、围封禁牧,让草原大地喘口气。十多年来,草原生态逐渐好转。前些年,齐贵龙筹备发展草原生态旅游,将自家草场的网围栏、棚圈、围墙等拆除,恢复草原自然风貌。如今老齐家的草场,随处可见灰鹤、野鸭、鸿雁、旱獭等野生动物,成为当地著名旅游景点。“现在草原生态好了,来旅游、摄影的人越来越多,加上餐饮、住宿、出售肉奶特产等,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番。”老齐笑道。多年来,当地由传统畜牧业向生态旅游畜牧业转变,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位于大兴安岭林区的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鹿村,村党支部书记郑晓林引着记者来到梅花鹿园,只见一头头梅花鹿如精灵般在山林间跳跃。“2015年大兴安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昔日砍树人放下斧锯,转岗森林经营、管护、防火等岗位,吃上了生态旅游饭。”郑晓林说。曾当过10年伐木工、17年护林员的他,对这片森林有极深的感情,12年前,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村民增绿护绿,因地制宜发展梅花鹿养殖产业。“只有守护好这片绿色森林,我们的森林旅游与林下经济才会越来越红火!”如今,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1.2%,鹿村也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村。

  来到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记者见到了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治沙的牧民白音道尔计。30多年来,他从围圈草场到划片放牧,从种甘草到种杨柴,将家里除基本生活外的所有收入都用于购买苗木,绿化草场达6000多亩,并带动了更多人一同参与治沙。同时,当地同步实施光伏治沙。2021年10月,内蒙古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可治沙10万亩,年均减少向黄河输沙200万吨,可实现向蒙西电网年均供应绿色电力约40亿千瓦时,解决当地农牧民就业1000人左右。”项目运行经理、光伏电站站长屈玉文介绍。经过数十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生态呈现整体改善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年均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种草3000万亩,年均完成全国40%以上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郝影介绍。

  近年来,内蒙古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始终坚持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三区三线”硬约束,全区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七成以上国土面积划定为生态空间。

  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夏日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木葱茏,在这片绿色之下350米处,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布尔台煤矿的采煤机正稳步向前掘进。随着采煤机的移动,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拉架,开展作业。“原来每个支架都需要单独手动操作,费时费力,而现在只用手机就能同时操作100多个支架。”综采二队支架工高彦军边说边轻点手机,巨大的支架随之缓缓移动,压力、采高、行程等数据显示在手机屏幕上。矿山设备互通互联,这得益于我国自主研发的矿井设备智能操作系统。如今,这套系统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国产智能操作系统安全可信、自主可控,令我们推进煤炭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底气更足了。”神东煤炭集团副总经理贺海涛表示。

  近年来,内蒙古下大力气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以煤炭工业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出智能、绿色、高效的特点。按规划,到2025年,内蒙古将基本建成绿色、集约、高效、智能、安全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

  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蕴藏着得天独厚的稀土资源。在百余公里外的包头钢铁集团生产线,这些稀土矿被转化成耐磨、耐腐蚀、耐低温、抗拉拔的稀土钢。近年来,包钢集团推动稀土生产工艺技术变革,开展一系列技术改造工艺实验。“我们取得了稀土钢用稀土铁合金、高纯稀土金属靶材、稀土玻璃涂层等一批填补国内外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科研成果,推动稀土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包钢集团总经理助理、北方稀土董事长章智强说。

  “我们全力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稀土产业完整链条,实现了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全覆盖。”包头市市长张锐表示。到“十四五”末,包头市稀土产业有望达到千亿元规模。

  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高效联栋大棚让土地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厂化育苗让能耗降低了70%以上,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实现了节肥节水70%、减药50%以上,一名工人就可管理600亩土地的灌溉施肥。“通过引进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亩均增收50%以上,园区年收入达千万元。”园区负责人赵永亮说。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种业振兴、奶业振兴行动,推动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牧民谷洪波望着自家智能化犊牛养殖区里的牛犊,眼中满是欣喜。“这是牛犊的‘幼儿园’,可以改善其生活环境,将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2020年4月,伊利集团在这里布局了养殖加工一体化的有机乳制品项目,当地随之启动了13个规模化奶牛养殖示范牧场建设,谷洪波的牧场就是其中之一。“智能化的牛舍、挤奶厅、青贮窖、干草库等一应俱全。今年我计划再进800头奶牛,明年可达6000头。”谈到未来,谷洪波信心满满。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翻了近一番,从刚刚迈入万亿元门槛,到跨过2万亿元大关。目前,内蒙古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近60%,经济发展正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高碳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今日的内蒙古正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各类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同时,能源、矿产、种植、畜牧等行业也正实现华丽蜕变。

  各族群众生活幸福祥和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牧民们细数生产生活的变化,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手机放牧”。一辆皮卡车,一台摩托车,再加一部手机,是牙克石市莫拐农场55岁牧民李全胜的“放牧装备”。这天,他要为马群更换电子定位器。查看马群定位,电子地图精准显示,马群在西北方向8.39公里的草场上。“定位器套在马脖子上,充满电能用20多天,其间,马群放出去自己吃草,我只需要用手机控制给饮马的水槽放几次水就行。”老李感叹,“真想不到,坐在家里点手机、看监控就能放牧,改变了过去‘人不离畜’的传统放牧方式。”

  近年来,内蒙古牧区智慧广电宽带网络覆盖与服务工程让全区所有农牧民都用上了无线网络,智慧农牧业逐步在农村牧区落地,铺就发展快车道。

  来到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巴彦淖尔嘎查,34岁的都仁吉日嘎拉在外10多年,今年返回家乡,被选为嘎查党支部书记兼嘎查长,“选择回来,就是看到牧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十多年前,嘎查95户常住牧户只有几户通了常电,牧民出行还要走土路。这几年,除特别偏远地区,人们基本都用上了网电,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所有牧民的出行都不成问题了,从今年开始,我们通网电的速度也在加快,牧区再也不是留不住年轻人的地方了。”都仁吉日嘎拉说。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公路总里程达到21.26万公里,778个苏木乡镇已全部通硬化路。建制嘎查村共计11058个,除6个不满足条件的,其余全部通上了硬化路。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村民叶淑敏家新改造的卫生间干净整洁,热水器、洁具、冲水马桶一应俱全。“再也不用到户外上旱厕了,厕所进屋让咱农村大变样。”叶淑敏高兴地说。目前,内蒙古农村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5%,97.7%的行政嘎查村建立了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农村面貌大为改观,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十年来,各族群众的吃穿用度、生活品质都有了显著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居民富足,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跟上时代发展潮流。高铁穿行草原之上,互通互达的航空运输网络让出行更加便捷,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让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上门服务”;电子商务走进农村牧区,让农牧民直播带货更为便捷。如今,在内蒙古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各族群众团结奋进,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