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注重参与体验,创新传承方式(新语)

范小青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2日   第 15 版)

  近年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台作品受到欢迎,平遥古城、龙门石窟、良渚古城等文化遗产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古老的中华文化遗产焕发青春活力。文化遗产焕发生机,离不开“参与”和“体验”两个关键词。

  参与,是历史文化变为“遗产”而非“遗存”的关键;体验,则是参与的基础,是领会文化内涵的必经之路。提升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要进一步丰富参与和体验方式,从展示文化魅力、创造参与机会、融入群众生活等方面下功夫。

  展示文化魅力。借用旅游参观、文化遗产展播、文物展览、数字媒体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普及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文学、美学、考古学等多方面知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比如,敦煌的“数字敦煌”资料库、“窟内文物窟外看”智能化虚拟体验项目等数字化展现方式,视听产品《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字”从遇见你》等讲好中国文物、中国文字和文化故事的努力,以及一些地方卫视的传统文化系列节目,都展现了“文化+创意”的多种可能性。

  创造参与机会。体验要及时转化为参与,才能推动理念转化为实践。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近年来,文化遗产的视觉化、故事化和趣味性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下一步,可借助多种传播渠道,为各年龄段用户提供广泛参与、深度参与的机会,激发关注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比如,可吸引文化爱好者和年轻人积极加入文化遗产的记录中来,不断扩充文化遗产保护力量。

  融入群众生活。只有实现文化遗产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才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目前,都江堰等少数文化遗产因保持了其原有功能而被称为“活态遗产”,而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则需创新保护方式和传播方法。可用开发文化周边产品与服务等方式,找到贴近时代和生活的接口。比如,故宫博物院围绕《千里江山图》开发系列文创产品,用茶具、文具、首饰和各种日用品,让青绿山水走入寻常百姓家。也可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群、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群众生活好好融合。比如,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走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互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当然,在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开发建设时,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度的开发和商业的过度介入。毕竟,缺少了人间烟火气,文化遗产很难活态传承;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又容易让文化遗产“变形走样”。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