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今年以来,安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及时掌握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诉求,实行清单化管理,帮助企业牵线搭桥促成合作,减免税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一系列措施,为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谈判到签约23天,签约到开工42天,签约到整车下线不到1年时间——6月3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的比亚迪合肥基地,整车下线仪式在这里举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感慨:如果不是安徽高度重视为企服务,省市县实行三级专班推进,不可能有如此快的速度。
今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活跃市场主体作为工作重点。一个个问题,一张张清单,一系列举措,通过改善营商环境的形式,助力企业更好发展,保障项目顺利推进。1—5月,全省制造业投资增幅21.6%;上半年新开工省重点项目2738个,同比增长38%。
集中办公,下沉走访,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列出清单。我们能解决的,当场拍板;需要调研的,马上进行调研。”6月9日上午,在合肥市包河区政务中心的接待室,面对来访的企业负责人,接访的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表示。同一天,省长王清宪也在蚌埠,随机接待了15家企业的负责人和3名个体工商户。
6月2日,安徽出台了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方案36条举措,同时启动“优环境、稳经济”省领导现场接访活动。这也是继今年2月安徽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后的新一轮现场集中办公。一个多月来,安徽省级领导分赴16个地市,听取市场主体的诉求,市县领导干部也跟进行动。
省级领导的现场集中办公都提前3天以上,向社会公示时间、地点,受到广大市场主体的欢迎。6月9日这一天,仅在合肥,现场预约登记的企业就有500多家。接待组临时拆分,从34个增至55个,来访的企业全部得到接待,兑现了“不阻拦,不筛选,不限时”的承诺。
今年初,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新上了一条生产线,订单很多,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胡习进却因缺工急得团团转。2月10日,得知省领导在合肥集中接访办公,他连忙报名。“合肥市高新区人事劳动局工作人员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立马登门。一方面,搭建展台、提供信息,帮助招人;另一方面,对接社区、分发传单,还把招聘会开进了小区里。”不到一周,企业就顺利招到300多人。
从2月的“新春访万企”,到6月初的“优环境、稳经济”,安徽通过一系列举措,及时掌握各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快速响应、精准施策。
为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安徽还开展12345热线为企服务赋能工作。作为试点,合肥市12345热线专设为企服务座席,完善记录来电诉求、主动联系、及时派单办理、限时答复、督查督办、回访评价等工作机制。全市现已增设座席1250个,提供工作日8小时人工服务。
闭环管理、持续跟进,着力牵线搭桥
“从淮南到阜阳,我们带着企业一道赴外地招聘,和当地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对接。”合肥市高新区人事劳动局局长张雪介绍。为了解决企业招工难题,他们组织召开了重点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对接会,还帮着牵线搭桥,推进校企合作,共建技能培养基地,帮助企业建立稳定的技能工人来源。
纾困解难,关键要掌握各类市场主体最急迫的需求。安徽要求把企业反映的诉求当做“必答题”,闭环管理,由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作为一家初创民营科技企业,市场推广一直是困扰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东成的难题,在省领导集中接访办公时,他反映了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很快帮韩东成牵线搭桥,邀请企业参加安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发展推进会。
“这个机会对我们来说太宝贵了!”韩东成说,过去市场部工作人员也曾尝试开拓车企市场,但难度很大,“现在我们有了一个‘被看到’的机会。”企业做了充分准备,在会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空中成像车载显示系统,引来几家车企的关注,并成功和江淮汽车达成合作协议。
据统计,到6月底,安徽省各级领导的现场集中办公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3.74万个。安徽对所有问题分级建立了台账,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通过跟踪督办、提级办理等方式,加大对疑难复杂问题的处理力度,帮助解决了3.56万个;同时,在全省营商环境问题“大起底”专项行动中,排查到1006个涉企历史遗留问题,也已解决95.4%。
减税费、降成本,助力渡过难关
得知可以申报留抵退税,安徽永茂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喜不自禁。作为上海车企的一级供应商,永茂泰主要生产汽车核心零部件。“受疫情影响,4月产成品和原材料大量积压,同时上海客户回款滞后,导致公司资金更加紧张。”王斌介绍。
减税费、降成本,关键要及时、到位。5月初,广德市税务部门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指导企业填写留抵退税申请表,紧接着派人审核财务申报表,核实产品与原料库存。距离申请不到48小时,退税款已直达企业账户。
“1470万元留抵退税及时到账后,我们不仅有了资金保障日常运营,还能拿出更多经费投入技术研发。”王斌说。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2月以来,安徽推出一系列助企政策,列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正负面清单,推出25条措施聚焦“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面对疫情影响,出台23条具体政策,支持相关行业克服困难、恢复发展……
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黄山市政府及时印发《关于加大助企纾困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截至7月10日,华苑国旅、康辉国旅、安徽松石国旅等黄山5家出境旅行社,已由安徽省文旅厅办理保证金暂退79.5万元;市本级已为110家旅行社办理保证金暂退申请,金额达627万元。
真金白银“直达”,市场主体“快享”。今年一季度,省级助企纾困资金27.7亿元已全部拨付至企业,惠及2015个项目。3月以来,安徽全省已累计为3.89万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租8.98亿元。
政府的主动作为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4月,安徽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骤降,随着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发力,5月份增速转正,达到4.4%。截至6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89.83万户,同比增长11.17%。其中,企业202.61万户,同比增长13.36%;个体工商户475.82万户,同比增长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