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09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一生坚守公平正义 一心践行司法为民

——追记“全国模范法官”滕启刚

本报记者 倪 弋 刘佳华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9日   第 05 版)

  当他电脑中47万字的工作笔记被梳理出来,当同事们悼念他的话语被汇总起来,当他在平凡岗位、平淡岁月中的一件件小事被回忆起来,滕启刚,让越来越多人由衷感慨:“他是位好法官!”

  滕启刚生前为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他扎根基层法院30年,先后从事刑事审判、民事审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审判等工作。2021年6月4日,滕启刚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7岁。

  今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和辽宁省委召开表彰大会,追授滕启刚“全国模范法官”“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对党忠诚、认真负责——

  “对每起案件都较真儿”

  一个8倍放大镜,安静地躺在滕启刚的办公桌上,诉说着过往。

  那是2019年5月,两名司机行车发生冲突,其中一人动手打人,但监控录像离得远,很难看清实际情况,公安机关没有作出处罚决定,被打的一方就将公安机关起诉到了法院。怎么判?还得看证据。

  “他买了那个放大镜,一帧一帧反复看视频,短短几分钟的视频,硬是看了整整3个小时,终于发现了一个细微的抬手打人动作。”千山区法院审管办主任黄茜说,由此,滕启刚一纸判决,让公安机关重新作出处罚决定,还被打者以公道。“他就是对每起案件都较真儿,一生坚守公平正义。”

  “1995年11月的一天,我终于被党组织吸收为一名正式成员了,哎呀!那会儿高兴呀,回家让爱人包了一锅饺子。”在这篇题为《这就是我的忠诚》的心得体会中,滕启刚写道,他的忠诚,是连续3个春节在千山法庭值班;是从担任书记员起,保持自己整理卷宗的习惯不改……

  在千山区法院收案簿中,有一本格外引人注目。那是2009年在千山法庭,滕启刚当年收结案219件,其中210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滕启刚的调解方法被同事们称为“滕氏调解法”:办理家庭纠纷用“亲情融化法”;涉及利益分配用“换位思考法”;纠纷激烈用“背靠背法”;矛盾复杂,要依托各类组织,用“外力协助法”……总而言之,12个字:用心调解、用情疏导、用法解疑。

  在同事们眼里,滕启刚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不是在忙于办案,就是在忙于办案的路上。在法院工作30年,滕启刚承办、参与审理和审核案件6000余件,所承办的案件无一例冤假错案。

  “到他这个年龄,一般都等着退休,但他仍继续燃烧自己。他是调解的‘王牌’,我们筹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他高兴得直拍大腿,说‘这事儿我来!’”斯人已逝,讲起当时点点滴滴,千山区法院院长金峰泣不成声。

  甘当公仆、心系群众——

  “总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想问题、做工作”

  第一次见滕启刚的场景,让赵恒起记忆犹新,也让他下定决心当一名法官。

  2007年,还在当律师的赵恒起有次替委托人去千山法庭立案,在立案大厅里,见到了被村民们团团围住、正在答疑解惑的滕启刚。“他接待这么多村民,但不急着立案,而是和村民唠家常。我挺不理解,因为有些问题很浅显,同样的话要重复很多遍,但滕庭长却没有一点儿不耐烦。”

  不一会儿,赵恒起又开始惊讶——滕启刚没用多久就调解了几件案子,有几位村民带着火气来,离开时却挺乐呵。

  轮到赵恒起了,滕启刚边看诉状,边自言自语:“这个老李,家里这么困难,请什么律师啊?我都说过帮他调解了!”

  滕启刚让赵恒起立即联系双方到法庭来,当场调解,几番劝说下,双方竟握手言和;更没想到,滕启刚最后还跟他商量:“老李家太困难了,这案子也没立,律师费你就给退了吧!”

  “您放心,我一定退!”赵恒起十分感动,决定“考法官!做一名滕庭长一样的好法官!”

  不久后,赵恒起如愿考进千山区法院,如今已担任千山法庭副庭长,追思滕启刚,他红了眼眶:“他总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想问题、做工作,传递司法的温度。他是我一生的导师!”

  “法庭是法院系统中最基层的单位。滕启刚是我师父,我跟着他在法庭,学业务,也学做人。”千山法庭庭长吕晋锋说,“师父在千山法庭一干就是9年,经常穿着一件磨得泛白的旧夹克,踩上一双黑布鞋,带着我走村串户,对周边18个村都很熟悉了。”

  法庭工作,接触最多的是村民。“师父善于和村民沟通交流,从没有任何架子,老百姓觉得他亲切,愿意信任他,这就为调解打下了基础。”吕晋锋说,“农民打官司不容易,师父通过庭前调解,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为农民减轻了诉讼负担。”

  “跟随师父办案,我渐渐明白,将心比心,方得人心。”吕晋锋说,“现在,进村访家串户,我也会像师父一样,一句一句,释法解疑。”

  不徇私情、满怀温情——

  “做坚持原则的事情,心里没愧”

  如今,滕启刚的妻子李淑华仍然每天将他的手机充满电,带在身上。“没办完的案子,我想他该放心不下,就拿他的手机,要是有人找,我得跟人说明白,别再等启刚了……”李淑华哽咽道。

  “启刚平时很和蔼,但涉及工作原则问题,他就变得非常严肃。当上法官那天,他就跟我约法三章:不准收取任何人钱物、不准接受任何人请托、不准过问任何案子。”李淑华回忆,滕启刚的亲戚因涉嫌抢劫被抓,家人找到滕启刚,让他帮忙说情,被他严词拒绝。“后来,亲戚被判了刑。看我有些过意不去,启刚告诉我,做坚持原则的事情,心里没愧!”

  “在工作中,启刚不徇私情、铁面无私,在生活中却是个满怀热心、温情脉脉的人。”李淑华说,2004年,滕启刚偶然在广播里听到,有个农民工带着孩子来鞍山,孩子的心愿是“六一”儿童节能到公园玩。老滕当即联系到孩子家长,把孩子接到家里住了3宿,带着孩子到公园游玩,还拍了好多照片,现在都还保留着。2011年,逛公园时听到有人落水呼救,只会“狗刨”的滕启刚二话没说,纵身跳进湖中,将人救上来;邻居患有癔症,滕启刚主动帮他种菜卖菜,逢年过节的第一碗饺子总是端给他……

  “一件案件结案,法官的工作就算完成,但滕庭长始终关心结案后的情况,关心老百姓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他帮忙做的。”黄茜说。

  李淑华回忆,10多年前,滕启刚审完一起刑事案件,担心受侵害的女孩子住在工地宿舍,不利于心理创伤恢复,就拜托二嫂把这个孩子接到家照顾,让侄女经常陪她聊天,自己每天下班也会绕道去看她。3个月后,女孩儿的父亲接她回家时,她一步一回头,哭着称呼滕启刚:“滕爸爸!”那一刻,滕启刚也已泪流满面。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