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产经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先立后破才是最优选择(观象台)

萧 然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2日   第 18 版)

  对于能源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立足我国的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才是最优选择

  

  近十年来,我国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迅猛,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比重已接近30%。

  风光等新能源的好处不言自明,其巨大贡献也无需多言。但是和任何事物一样,新能源也有短板,就是靠天吃饭。例如,如果不刮风,或连续阴雨,“风光”就会风光不再。

  能否克服“靠天吃饭”这一弱点,直接关系到新能源的未来。换句话说,新能源只有从“靠天吃饭”变为“旱涝保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的主力能源。

  那么,新能源如何才能不再看老天爷的脸色?目前看来,在储能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的前提下,只有靠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任何单一手段都难以实现这一艰巨任务。

  一方面,水风光之间要实现互补。尽管从概率上,水风光同时不给力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情况是没有风可能有阳光、连日阴雨可能来水会多,但是,风光互补、风水互补、水光互补会更加科学合理。

  另一方面,新能源与传统能源间也要实现互补。新能源之间的互补虽然可以解决大概率问题,但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实现新能源之间的互补。比如,有些地区风资源丰富,但是水和光资源却不足。因此,新能源离开传统能源还很难一枝独秀。传统能源虽然有易污染和高碳之虞,但相较于新能源的两大优势就是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在目前科技水平下,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互补是绕不开的必选项。如果过多依赖稳定性和可靠性相对较低的新能源,会增加能源供给的脆弱性和风险性。

  那么,新能源何时才能取代传统能源,成为能源舞台上名副其实的主角呢?

  电力的最大特点是即发即用,难以储存。如果电力也能像粮食一样,能够储存,能够以丰补歉——即今天风大就多发电,明天没风,就用昨天储存的电,到这一步,传统能源就可以让位了。目前,各国在储能技术上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各种技术路线尚存在明显短板。比如,化学储能,受限于成本和规模;抽水蓄能,虽然有规模,但受地域条件限制。其他无论储热、储冷还是储制氢等,都还难成气候,甚至尚处于概念阶段。因此,破解储能技术难题,是实现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一环。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新能源大有前途。但是,新能源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无论在技术攻关方面,还是深化体制改革上,道路依然漫长。因此,最明智的选择还是与包括火电、核电在内的传统能源,实现优势互补,切不可急于求成。对于能源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立足我国的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才是最优选择。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