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成都提高长期失能人员居家照护专业化水平——

用心用情陪伴 更优更好护理(深阅读·关注长期护理保险)

本报记者 王永战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8日   第 04 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

  2016年人社部印发意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试点旨在建立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至今稳步推进6年,试点城市增至49个。

  本报今起推出“关注长期护理保险”系列报道,介绍试点在探索符合民生需求和地方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障模式方面积累的经验。

  ——编  者  

  

  孙腾刚一发出声响,就惊动了在屋外忙活的吕萍。吕萍走到床前,微微扶起儿子,轻轻慢拍。这已经是孙腾躺在床上的第十二年,他罹患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8岁时突然发病,从那时起他只能躺在床上。得益于长期护理保险带来的规范化培训,吕萍已经熟练掌握相关基础护理技能,“这给我减轻了不少压力。”

  四川成都探索居家照护为主、与机构照护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做实基础照护、做优专业照护、实施规范化培训等,帮助重度失能人员获得更优质的长期护理。

  基础照护有家人——

  缓解经济压力

  吕萍的家在成都市金牛区洞子口乡陆家桥村。吕萍的丈夫40岁时突发亨廷顿舞蹈症,她正学着照顾丈夫,刚满18岁的儿子也患病倒下了。吕萍不得不辞去工作,一年到头在床前忙碌。一家三口,两人卧床,每月药费就要1000多元。“当时的日子,是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吕萍说。

  2016年,吕萍得知成都成为全国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吕萍的丈夫参保了城镇职工保险,按规定可以享受相关待遇。吕萍立即提交了申请。

  “经过评估,吕萍丈夫被认定为重度失能一级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基础照护服务由吕萍提供。从2019年4月起,她丈夫享受每月1107元的长期护理保险基础照护待遇,这些钱打进社保账户中。”成都市金牛区医保事务中心副主任万千说。

  去年1月,成都市将成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也纳入长期照护保险保障范围,孙腾也可以获得相关保障了,他的保险待遇为每月500多元。对于吕萍而言,自己照顾丈夫和儿子,每月有共近1700元的补贴,家庭经济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专业照护有机构——

  提供上门服务

  “我们把照护服务分成两类,基础照护由失能人员亲属等提供,享受相应保险待遇。专业照护则由协议照护机构上门,提供亲属等难以胜任的难度大、风险高的服务。”成都市医保局生育长照处处长刘小毛介绍,专业照护由医保基金委托经办机构、向照护机构购买服务,城镇职工参保的重度失能人员每月享受300至500元不等的专业照护。

  躺在床上10多年,88岁的杨玉春却十分精神。杨玉春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如今饱受风湿病、糖尿病等困扰,难以站立,被评估为重度失能一级,享受相应保险待遇。孙女田杨妮是老人的基础照护人员,成都颐家健康护理有限公司的照护师周华容则是老人的专业照护者。

  “杨大爷,今天给大家唱哪首歌?”每次来家里,周华容总要先打趣一番。一年多来,每月上门服务,她已是杨玉春家里的熟客。

  轻轻一剪,剔除死肉,周华容又一次为杨玉春修剪指甲。扶起双腿使其稍弯,她开始用专业指法为老人按摩双腿。“否则肌肉容易萎缩。”周华容说。

  协助杨玉春洗澡,进行排泄护理,按摩腿部肌肉,帮助修剪指甲……一月上门三四次,每次服务时长半小时到1小时。“有照护机构上门服务,许多我不能胜任的照护,专业人员都可以帮助解决。”田杨妮说。

  对于吕萍而言,专业照护同样减轻了压力。“机构会提前预约时间,告诉我服务项目。”吕萍最欣慰的是,有了专业照护师,丈夫没有再出现压疮等长期卧床并发症。

  “截至目前,我们在全市签约享受上门专业照护服务失能人员1090人,已累计提供服务2.6万人次。”成都颐家照护负责人王正伟说。

  “金牛区目前有4家专业照护机构提供上门服务,服务重度失能一级至三级人员超过500人。”金牛区医保局副局长白世红介绍。

  照护人员有培训——

  提升专业技能

  吕萍拿出一张“结业证书”,很是自豪。在去年接受的照护规范化培训中,她学习了如何协助进食、如厕和噎食急救等内容。课前线上学习、课上一对一指导,在培训师白小清等人帮助下,吕萍的照护技巧越来越丰富。

  “全市选择居家照护的失能人员占85%以上,但很多居家照护人员并不具备照护技能。”刘小毛介绍。2020年7月起,成都市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由经办机构签约专业照护机构开展规范化培训,满足居家照护人员的技能提升需求,居家照护服务不断优化。

  “爷爷比较胖、身子沉。以前我和母亲两个人一起,都很难帮他翻身。”田杨妮回忆说。去年2月,田杨妮也接受了规范化培训。掌握技巧后,她扶住腰、护住头,一用巧劲,便帮爷爷成功翻过身来。

  一些居家照护人员不方便走出家门,因此,培训人员上门成为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方式。

  老伴张宗泌84岁,重度失能;自己81岁,行动不便。今年2月,姜淑珍接受了白小清的上门培训。如何洗脸、洗手,如何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白小清为姜奶奶一一示范讲解。

  刘小毛说:“照护人员不仅学习了专业技能,还有了更多倾诉的机会,得到更多关爱。”

  截至目前,成都累计享受长期照护保险待遇的失能人员达5.99万余人,签约专业上门服务的失能人员1.5万余人,全市有定点规范化培训机构72家。

  本期统筹:张佳莹

  制图:张芳曼

  数据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