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创新发展之源,国家正在加大投入。从人才培养角度看,从事基础科研者,最重要的动力,是对于科学问题的强烈好奇与兴趣。拥有聪明大脑而“板凳甘坐十年冷”,正因为有兴趣、能自得其乐,所以“甘坐”而不觉其“冷”。心无旁骛,沉浸于专业领域做自由探索,每天取得一点新发现,乃至能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向前推进一点点,他们在辛苦求索中深感幸运、幸福。
不过,要成就杰出人才乃至大师,仅有兴趣还不够。基础研究必须有客观理性、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掌握严谨缜密的科研方法,既有仰望星空的信念,又能脚踏实地,有不畏失败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从外部看,要有适合基础科研人才成长的适宜环境、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内在说,兴趣、方法、坚持、责任,缺一不可。
在此之上,更要心怀责任与担当——从超级计算机、射电望远镜、光子设施到实验室耗材,今天的基础研究早已不是一支笔一张纸一个人单枪匹马就能完成。“基础研究很‘烧钱’,一定要对得起国家投入。”笔者曾多次听到科研人员如是说。仅为私利做科研,不可能产出伟大成果。惟有志存高远,为国为民、为人类之发展进步而行深探远,才能走通基础科研的大道。回顾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大家的人生轨迹,莫不如此。
赶上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好时代,期待能有更多“从0到1”的基础研究、自主研发、创新创造。年轻的基础学科优秀人才,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