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26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近5年经济总量增长约2.4万亿元——

潮涌大湾区 风劲好扬帆(谱写新篇章)

本报记者 程 龙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6日   第 06 版)

  南海之滨,风劲潮涌。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其中绝大部分在粤港澳大湾区,比2017年净增加2万多家……正式启动建设近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9+2”,11城握指成拳。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片5.6万平方公里、有8000多万人口的热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领航定向

  擘画宏伟发展蓝图

  依珠江,傍南海,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等珠三角九市串珠成链。

  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从全局高度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广东。总书记指出,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几个月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加快建立协调机制。

  2018年5月10日、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规划纲要进行审议。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珠海,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当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公布。

  大湾区发展按下快进键。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广州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一项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一个个创新创业平台落地生根。

  协同创新

  三地同心深入合作

  碧海蓝天的伶仃洋上,一座座桥梁高塔直入云端、一节节沉管隧道潜入大海。4月22日,随着最后一块面网安装到位,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大桥空中施工通道搭设完成。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通车后,深圳到中山的通勤时间将由目前的2小时缩减为30分钟。

  “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从探索科技创新合作到谋划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同心,紧抓机遇,深入合作,有序推进。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加快形成,基本形成“1小时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三地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创新实施“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便利通关模式;大湾区世界级的机场群和港口群正在加快形成,机场群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标箱。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三地“软联通”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深港通”、债券“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措施落地实施,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广东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3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从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香港科学园,到瞄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从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福田国际量子研究院……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导引下,粤港澳大湾区内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不断涌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得到全新提升。

  从昔日的荔枝林,到今天的创新人才高地,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这匹“创新黑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松山湖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加之相关政策扶持和优质供应链,创业者能够专注于产品开发。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的迭代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峻彬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日前发布报告预计,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走在世界同行前列的全球性科创巨头将超过10家,独角兽企业将超过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将超过1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

  抓住机遇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

  “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为香港和澳门的未来发展谋划长远。

  深圳湾畔,天朗气清。前海石矗立海边,见证着前海这个“因深港合作而生、因深港携手而兴”的合作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经济总量迈上千亿量级并持续提升;2021年,在地港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6%,实际使用港资50.6亿美元,同比增长33%;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8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税务师、建筑师、导游等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仅需备案即可执业……

  香港青年陈升的创业梦就从前海开始。他时常回想起自己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业的日子,“这里是我圆梦的地方”。截至2022年一季度,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78个。

  “大湾区充满了机遇。”这是许多港澳青年选择扎根大湾区的理由。

  昔日“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横琴岛,如今已是大道纵横、高楼林立,处处充满机遇与活力。横琴总部大厦、横琴国际商务中心、横琴国际金融中心、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俯瞰横琴自贸片区,服务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的平台载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横琴现有澳资企业4800多家,有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20家;“澳门新街坊”项目将为澳门居民提供约4000套住房,以及约200套只租不售的人才住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横琴国际生命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珠澳民生融合绘出更大的“同心圆”。

  “大湾区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澳门创业青年周运贤和另外5位澳门青年2015年就来到横琴,选择了跨境数字贸易领域创业,“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央支持澳门青年创新创业的力度和决心,深切感受到横琴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我们一定要紧抓机遇,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为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伶仃洋碧波万顷,珠江口风云激荡。这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正以磅礴之势在这片热土崛起!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