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落,据说因村中有十八个溶洞而得名。巉岩高耸,涧水幽碧,古村的秀美景象见证了当地村民生活的巨大改变。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还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
绵延的武陵山脉横亘湖南西北部,犹如一个弓起的巨大脊背。在组成这个脊背的高山峡谷之间,散落着星星点点的村落,十八洞村正是其中之一。
十八洞村由梨子寨、竹子寨、飞虫寨、当戎寨组成,距离花垣县城34公里,距离吉首38公里。
近年来,十八洞村原样保护、修旧如旧,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致富产业纷至沓来,古村、古景、古技在保护中传承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2016年,十八洞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精准扶贫 成果丰硕
连日的暖阳驱散了十八洞村常年缭绕的雾气,从高空望去,梨子寨木屋黑瓦,炊烟袅袅。一条蜿蜒的石板路从山下往上延伸,将小村寨里的家家户户连在了一起。
村民施成富住在石板路拐弯处。前几年,他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家里买上了小轿车。用他的话说,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几年间,石阶还是一样的石阶,石阶两旁人们的生活,却早已变了模样。
过去,村民石爬专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盏节能灯;如今,他每年可以固定从村里的猕猴桃基地获得分红,屋里各类家电一应俱全。曾经一度面临辍学风险的十八洞村女孩施林娇,也因为精准扶贫的政策,顺利从浙江音乐学院毕业;毕业后,她主动回到村里和一群年轻人一道创业。
十八洞村每一户人家的生活,都被精准扶贫深刻地改变了。近年来,每年都有超过20万游客慕名前来,开启感悟之旅。此外,十八洞村还规划了“‘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精准脱贫之路”展览。古朴且有苗族装饰特色的展厅占地200多平方米,于2018年10月底建成开放。展厅以“精准扶贫”为主题,以新老照片对比、视频滚动播放及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民代表现场讲解等形式,展示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取得的丰硕成果。
苗寨风情 活态呈现
十八洞村雨水多,云雾多,空气潮湿,村寨内建筑均依山而建,靠山取材。苗乡多为吊脚楼,但村中所在的区域小台地较多,因此建筑多为“一”字形穿斗式木结构。“一”字形青瓦房主要包括三柱四挂、五柱六挂、五柱七挂、五柱八挂、五柱九挂等,多为横开三间,也有多间连开的。房屋多以木或竹作为墙面,盖手工小青瓦,建筑底部垒石以防水,屋前多用青石板砌成用于休息和晾晒谷物的坪场,也有部分为水泥地面。
石爬专的房子,属于苗寨房屋的典型布局。穿过坪场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堂屋。堂屋的左侧,则是一个火塘。火塘是苗族农家做饭用餐、烤火取暖及休息闲聊的常用之所。除婚丧喜庆宴客用灶之外,常年炊事多在火塘进行。“过去,我们通常在火塘煨红薯、煨玉米。如今生活好了,腊鱼腊肉敞开吃也吃不完。”石爬专说。
十八洞村的苗寨文化也有独到之处。村中有苗族古歌、苗族赶秋、苗医药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还有苗戏、接龙舞等省级非遗项目。过苗年、赶秋、四月八等苗族传统节会在这里依然具有生命力。
花垣县的“苗族赶秋”,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若是在立秋时节来到十八洞村,可以看到规模宏大的赶秋盛况。
赶秋是一个集体的盛会,首先需要一个足够大的“秋场”。在十八洞村,秋场就是村中开阔地的一块坪场。赶秋那天,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少都会早早来到这里,等待节日的开场。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沿着山坡的梯田依次站立,将秋场围绕得层层叠叠。
随着上百面红艳艳的苗鼓敲响,赶秋活动正式开始,穿着盛装的苗族女性随着鼓点载歌载舞。紧接着,由赶秋仪式主持人——“巴代”手持绺巾,身穿红色长袍,开始表演。整个仪式需要经过迎秋、祭秋、赶秋三大环节。除了流程严谨的仪式,赶秋活动上还有八人秋千、苗歌等表演。
如今,十八洞村的各个村寨,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坐落在群山环绕之中的竹子寨,竹篱小道通往各家各户,竹子元素特色随处可见;而当戎寨的民居则主要依山就势而建,青石板街巷、吊脚楼是这里的亮点。
传统民居 现代治理
近年来,十八洞村全村237户民居风貌进行了改造,功能得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现代化,但传统民居和传统格局依然随处可见。
十八洞村4个村寨均为保存完好的苗家传统村落,全村有90%以上建筑为传统苗家民居,百年以上的古建筑约占10%。苗寨的传统风貌,不仅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而被破坏,反而因为合理的规划布局,更加凸显。
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说,前些年,也有一些村民将自己的老房整修成了“洋房”。2018年,十八洞村从外部引进规划设计团队,对全村自然资源、历史人文、基础设施现状,进行了“地毯式”摸排,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实施精准规划,建立湖南省首个驻村规划师制度,形成一套精准规划模式。在改造中,采用当地常用的技术、材料、工艺,依山就势、就地取材,让建筑物与周边山水田园融为一体、面貌一新。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十八洞村近年来推行了互助“五兴”的基层治理模式。全村组建了41个互助“五兴”组,每个互助组由5户村民组成,由党员担任组长,从“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5个方面建立互帮互助关系。
村民龙先兰正是受益于这样的帮扶机制。在“五兴”组“扶贫先扶志”的影响下,他成为村里的养蜂能手,不仅自己生活小康,娶了媳妇,有了女儿,还带动了村里更多贫困户脱贫。如果问起龙先兰女儿的名字,他一定会自豪地告诉大家,女儿叫龙思恩。“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多学知识,建设好家乡。” 龙先兰说。
■游览贴士
外地游客可乘坐高铁到达吉首东站,此后转乘旅游大巴或当地车辆,沿包茂高速行驶约50公里,即可抵达十八洞村附近。
十八洞村可分为人文和自然两个游览部分。人文景观中除了精准扶贫相关展厅外,还有党性教育基地等。自然景观则主要包括十八溶洞、夯街峡谷、苗家梯田等。景区内因道路落差较大,距离较长,游客需要准备相应的徒步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