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19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赋能 旅游惠民 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9日   第 12 版)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在今年“5·19”中国旅游日期间,紧紧围绕“感悟中华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主题,精心策划多项主题活动,实施旅游惠民政策,助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挖掘文化基因 传承优秀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措并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中华文化基因,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聚焦黄河和长城元素,争取2.96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呼和浩特市清水河明代长城小元峁段保护利用工程、包头黄河湿地国家文化公园等6个项目。建设呼和浩特市长城文化、乌海市黄河文化等主题博物馆。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进“考古中国”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和“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阐释。在内蒙古日报开辟《中华文明探源—内蒙古篇》专栏,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开展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讲述新时代故事。组织《黄河从草原流过》《长城两边是故乡》《中华颂——我们心中的模样》等主题展览。创作编排杂技剧《美好生活》等舞台艺术作品。开展文物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
  聚焦提质增效 升级文旅体验
  在2022年4月召开的内蒙古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上,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专题发布《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2022年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全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超1.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均超10%”目标。
  内蒙古大力开展旅游供给提质增效行动。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丰富旅游供给。安排专项资金对当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级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开展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行动,围绕“四带四圈”发展布局,推动品牌旅游景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文旅商品传承创新行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文化旅游创意商品研发、驻场精品旅游演艺、文化产业园区、文创和旅游商品大赛等项目。开展旅游重点项目融资行动,加强文旅金融合作和招商引资,拓展文化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开展科技赋能旅游创新行动,推动数字化建设,提升智慧旅游发展水平。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旅游品牌营销推广行动,提升 “四季好风光·亮丽内蒙古”品牌影响力。
  实施旅游惠民 吸引八方来客
  今年“5·19”中国旅游日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鼓励支持游客开展城市游、近郊游、乡村游,发布旅游惠民政策及产品线路,丰富市民游客出游选择,增加假日文旅消费产品供给。各盟市结合自身文旅资源特点,向民众发放“内蒙古旅游消费大礼包”,呼和浩特市发放1500万元“相约首府·嗨购青城”惠民消费券;包头市出台扶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对开拓客源市场、旅游品牌创建等工作给予专项扶持;鄂尔多斯市推出“乐购消费券”,通过“云游鄂尔多斯”微信公众号发放1000万元消费券;呼伦贝尔市通过“呼伦贝尔mall”和云闪付平台向市民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兴安盟实施公益惠民政策,向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志愿者及2022年参加高考学生发放A级景区优惠券;乌海市推出“中国好人”“内蒙古好人”获评者以及各级劳模凭身份证领取景区优惠门票等活动。
  今年的“5·19”中国旅游日强调文化赋能,推出考古中国、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制作精美文物短视频,阐释文物中的内蒙古,开发“内蒙古十二时辰”连环画和明信片等文旅产品,文化为旅游赋能、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正在内蒙古大地铺展。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