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轻的“黄河人”,在母亲河的保护与治理中挥洒青春,完成自己的那份历史答卷,不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
生在黄河边,从我外公那一代人算起,家里三代都是“黄河人”。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我也圆了梦,投入到保护黄河的工作当中。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黄河,不仅是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也是我们追求青春梦想、实现奋斗价值的主战场。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用脚步丈量,拿真情呵护,才能把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继续做好。几年时间里,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行走中有欣慰也有担忧:领略过黄河内蒙古段阴山下的长河落日,也为河套灌区的土地盐碱化揪心;眺望过黄河入海口“黄蓝交界”的壮观,也发现了东平湖鱼类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一定要为母亲河的健康做点事!这是我的朴素想法,也是许多同事的共识。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我们承担起更神圣的使命,也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
记得有一次,我们来到青海湖与黄河源头区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光是仪器设备就装满了一辆越野车和一辆皮卡车。没想到,进入青海后不久就遭遇暴雨冰雹。由于监测点位周边多是草地湿地,一下雨,车陷入泥坑无法动弹。气温急剧下降,加上海拔较高,有同事出现低温症的前兆。“一队留守原地,另一队出去求援!”我们当机立断。为防止仅剩的越野车“趴窝”,三人一组手拉手走在前面探路。好在20公里外有一个村庄,得知我们在为青海湖“做体检”,村民们非常热情,有人开着耕地用的小型推土机赶往现场救援,顺利拖出被困车辆,一行人得到了乡亲们的细致照顾。
像这样的惊险经历还有很多,野外工作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算了算,去年全年野外工作就有150多天。常有朋友问我,这么辛苦在外面跑,没时间陪伴家人,到底图什么?我思来想去,总是同一个答案——这不就是从小到大的黄河梦吗?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黄河沿岸亿万人民的梦想,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作为年轻的“黄河人”,在母亲河的保护与治理中挥洒青春,完成自己的那份历史答卷,不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在,保护黄河、治理黄河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上。唯有用心、动脑、力行,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作者为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工程师,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