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假日生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14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画笔记录美好

本报记者 窦瀚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4日   第 06 版)

  在网络直播平台,水彩画家金钰琦的直播间里格外热闹,他在上千名网友的见证下,完成了一幅名为《久余合欢》的水彩画,收获不少点赞。“岩下村真的是太美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景。”金钰琦一边展示新作,一边把直播镜头对准岩下村的风景,向大家热情地介绍起来。

  正值春日,岩下村吸引了不少美术、摄影爱好者。“写生就是要直面山水风光、花鸟虫鱼、人物实貌,在摇曳的动态中抓住景物和人的神态特征,用笔触和色彩记录美好。”金钰琦告诉记者,像他一样,如今每年到岩下村写生的创作者不计其数,“大家从村头到村尾,沿着石子路,摸着卵石墙,感受石头村,所遇见的每一处都能成为画笔下的风景。”

  近年来,岩下村凭借独具特色的韵味,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热门旅游地,也是全国各地美术爱好者写生与创作的好去处。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等50余所艺术院校把岩下村作为写生基地,每年总有大批教师、学生慕名而来。

  “我一年四季都要到这里采风写生一次,每年不少于4次。”“我来这古老的石头村写生已有4趟,每次都有新感受。”“每当有人问我,岩下村哪里最宜作画,我就会告诉他,这里处处是风景。”“上次从岩下村写生归来,我还记得山间清晨的气息、林间的鸟鸣……”来自各地的创作者都对岩下村竖起了大拇指。

  村党支部书记朱光强告诉记者,为了打造写生基地,村里下了一番大功夫,不仅拆除了与山居风貌不协调的畜栏、旱厕等1.4万多平方米建筑,还配套建设了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公共厕所等新设施,修复了普通岭古道1.8公里和村内特色道路2.3公里。“接下来,村里还计划进一步完善景区规划,希望把岩下村的山居风光传到更远的地方。”朱光强自豪地说。

  作画一天,金钰琦背起画架准备回家,落日的余晖映红了山村,竹林、流水、黛瓦、石墙,还有石头村的每个人。“现在的岩下村多美啊,就像披了一面色彩斑斓的锦缎。”他边走边感叹。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