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创新驱动 厚植品牌优势(中国品牌日·特别报道)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0日   第 11 版)

  图①:位于深圳的华为基地研发中心。
  图②:西凤酒厂区。
  图③:华侨城建成的四川成都龙泉驿欢乐田园。
  图④:伊利牛奶生产线。
  图⑤:中国人寿在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专设的保险理赔直付窗口。
  图⑥:中国华电的风电项目。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中国人寿——

  践行社会责任  守护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王  洲

  近日,中国人寿在全力保障基础金融服务畅通的同时,向上海等地捐赠资金,支援一线疫情防控。

  一直以来,中国人寿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公司发展全过程,做好主业、深化改革,积极履行金融央企责任,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为更好地回馈社会,中国人寿发起设立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目前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基金会先后开展了健康新村工程、百校体育帮扶、生命绿茵健康扶贫等一大批公益品牌项目。

  社会保障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中国人寿多领域加大产品服务供给,积极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个人、从意外防护到财产保障,中国人寿提供涵盖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意外等全周期全场景的保险服务。2021年,中国人寿为境内企业和个人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近540万亿元。截至2021年底,中国人寿累计服务客户超过8亿人。

  为协助有关部门解决跨省就医结算难的问题,中国人寿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做好“一站式”结算服务,为参保居民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

  位于天津的国寿嘉园·乐境是中国人寿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打造的集“养、护、防、疗、康”于一体的医养结合综合体社区,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居住需求。住在这里的邢奶奶说:“医院就在身边,生活安心多了。”

  “中国人寿将继续发挥风险保障、资金融通等功能作用,坚持为民情怀,在服务国家大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说。

 

  华侨城集团——

  改革提质增效  发展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庄俊亭

  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华侨城集团旗下襄阳奇幻度假区奇幻谷、成都龙泉驿欢乐田园等一批新项目陆续建成。作为诞生于深圳的中央企业,华侨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茁壮成长,多年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形成了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电子科技等多元产业集群。

  在深圳欢乐谷,记者看到,游客可以通过取票机以线上排队代替现场排队,既节省时间,又减少人群聚集。华侨城在“旅游+科技”双轮驱动下,正持续大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各类文旅业务场景。如今,刷脸入园、智能储物、虚拟排队、AI智能推荐等已经在华侨城所有业态中大规模应用。

  “科技强国,产业报国”,华侨城把国家战略需要和产业实际需求写进了企业规划。其旗下康佳集团聚焦“新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三大主导产业和“园区+投资”两大支撑产业,开启从“康佳电子”迈向“康佳科技”的转型升级之路。2021年,成立仅两年的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就掌握了混合式巨量转移等核心技术,建成Mini/Micro LED全制程生产线,推动了产业链的战略升级。

  4月27日,华侨城美丽乡村系列产品之一——乐山马边谷溪美村项目开业。华侨城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经验优势,在京津冀、长三角、中西部以及海南等地建设和运营近30个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乡村发展。

  “华侨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抢抓机遇、解决难题。这些年来,我们维护、发展和塑造品牌的关键就是创新。” 华侨城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凤喜说。未来,华侨城将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改革创新,朝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不断奋进。

 

  华为——

  创新突破阻碍  开放创造未来

  本报记者  赵梦阳

  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华为的网络技术为挑战极限提供通信保障;在地下煤矿,华为5G+人工智能开创采掘新技术;在山区,华为智能光伏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在寻常百姓家,华为提供全场景智慧化体验……

  自1987年在深圳创立以来,华为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开放创新,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

  华为坚持创新突破,强化研发投入,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过去十年,华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8450亿元。扎根基础研究,在全球建立86个基础技术实验室,近年来每年在基础研究上的投资超过200亿元。同时,华为还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截至2021年底,华为在全球持有的有效授权专利超11万件,90%以上为发明专利。

  创新突破需要顶尖人才。华为坚持让专家在关键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助力攻克世界级难题。华为提供宝贵机遇、广阔平台和充足资源,支持创新人才探索,过去两年招聘应届优秀毕业生约2.6万人。

  开放合作是创新突破的关键。华为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携手各行业、各领域产业和生态伙伴,共建和谐健康的全球产业生态。截至2021年底,华为在全球近700个产业组织中担任超过400个重要职位。优化全球技术能力布局,与全球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搭建与科学家交流的渠道,推动科技进步。

  探索未来是科技公司的社会责任。2022年,华为提出扩展香农极限等面向未来的10个问题和挑战,探索突破基础理论极限和工程瓶颈。同时,致力于推动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和绿色节能减排,为各行各业创造更多价值,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中国华电——

  加强品牌引领  创建一流企业

  本报记者  宋静思

  中国华电以“品牌卓著”为目标,通过明晰品牌定位、强化品牌管理、深化品牌传播等一系列行动,引领企业加快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明晰品牌定位,引领战略发展。中国华电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光荣传统,明确了“奉献清洁能源  创造美好生活”的公司使命,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国华电部署5条实施路径和8个专项行动,明确提出到2025年力争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内外资源禀赋、企业文化传承等因素,科学编制企业发展规划,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企业各领域发展速度。公司连续9年荣获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企业,连续10年上榜世界500强。

  加强品牌管理,助力一流创建。中国华电对国内外品牌建设先进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挖掘企业自身品牌特色,积极构建以“中国华电”母品牌为主体,发电、煤炭、科工、金融以及综合能源服务、社会责任、海外发展等系列子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加强品牌宣传、激励、培训、融入、考核、评价,推动中国华电品牌体系建设落地落实,引导全体员工勤勉敬业、勇于创新,心系社会、扶危济困,乐于奉献、善于合作。制定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知名品牌评估标准,明确18项一级指标和50项具体指标,指导所属企业对标提升、争创一流。

  深化品牌传播,扩大企业影响。中国华电生动讲好品牌故事,利用各种活动,向海内外公众积极传播企业理念。每年5月举行公众开放日、社会责任月等活动,邀请政府部门、媒体、学生、用户等走进华电、了解华电,年均覆盖影响人数上百万,成为企业与公众沟通的典型案例。

 

  伊利集团——

  加快数字转型  推动行业发展

  本报记者  温素威

  一头伊利智慧牧场饲养的奶牛,自出生起就戴上“电子耳标”,各种指标都被实时记录;奶牛产出的高品质原奶运到工厂后,智能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无缝配合,生产好的牛奶最终被送到消费者手中;随后,大数据智能洞察平台收集消费者需求反馈给研发端,以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这些都是伊利数字化转型的成果。

  一直以来,伊利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战略目标、组织人才到业务布局、运营管理,积极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新生态,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不断引领行业新变革。

  在上游,伊利牧场的饲养员利用大数据对每头牛的健康情况做出评估、分类,确保奶源品质;在中游,伊利智能工厂里,生产、抽样检查、装箱,所有环节均可以密封无菌自动化完成;在下游,伊利通过端到端大数据消费者智能洞察平台,分析需求、收集信息,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其中,常温酸奶产品安慕希就是伊利借助大数据分析消费需求后研发出的代表产品。

  伊利入选首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第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早在2017年,伊利主导的乳业“智能制造标准研究”项目就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填补了中国乳业智能工厂建设标准空白。2019年,伊利在北京成立了独立的数字化转型执行部门——数字化中心。同时,伊利还通过建立和完善先进的数字技术系统、优质的数字资源体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队伍,持续构建全链条覆盖、全场景渗透、全方位互动、全品类共享的运营体系。

  近年来,伊利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不断探索。在充满挑战的数字化时代,伊利牛奶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西凤集团——

  做好品质管理  匠心酿造经典

  本报记者  马  原

  一瓶西凤酒,从发酵到出厂,至少要历经七大关卡、55道程序,并严格遵守“三年新酒不出厂”的规矩。在这些严苛程序的背后,是一代代西凤职工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

  作为中国传承年代最久的白酒之一,西凤酒将品质作为品牌生命力的源泉,用千年传承的古法技艺、守正创新的现代品质管理,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传统品牌如何历久弥新?西凤集团用好传统工艺,严格把控每一个生产环节,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进一步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价值,以过硬的品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追求极致永无止境。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西凤酒生产工艺经历了8次创新。如今,红外探头解决了以往人工测温无法实时、精准把控的弊端,自动加曲使投料更加准确、均匀。定量配料、精准拌和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让酿酒每个环节的品质都达到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西凤酒实施品牌高端化全国化战略,全力做好高端产品。从开工到落地,仅用时1年8个月,西凤集团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技改工程——3万吨基酒生产车间于2021年10月建成投用,大幅提升了集团的生产能力。2021年,集团营收突破80亿元。如今,西凤集团已建成智能化、数字化酿酒生产线,多种工艺实现智能化操作,有效保证了西凤酒品质的稳定性。同时,西凤集团建设产供销闭环管理及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做到每一瓶西凤酒均可追本溯源。

  品牌是品质的保证,品质是品牌的基石。西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正认为,所有的名酒都是历经岁月、不断创新才打磨出的璞玉。西凤酒将始终视品质为生命,用匠心沉淀品质,让时光见证品牌恒久的魅力。

  版式设计:张芳曼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