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4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坚持义务献血的90后姑娘侯晓珂——

“从我做起,帮助更多人”(守望)

本报记者 田豆豆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9日   第 08 版)

  “又献血了?来,快来吃点东西!”侯晓珂(见上图,资料照片)一到公司茶歇区,同事们便笑着围上来,给她端上蛋糕点心。

  在公司,侯晓珂的献血事迹人人皆知。最近5年,这名90后姑娘累计献出9900毫升Rh阴性血。

  侯晓珂开始义务献血,始于一条短信。2017年,侯晓珂来到武汉一家公司工作。她在一次义务献血后,收到了一条署名为沈剑的陌生人短信。沈剑是武汉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的负责人,邀请她成为长期的献血志愿者。

  沈剑告诉侯晓珂,在我国,拥有Rh阴性血型的人仅占0.34%,这一血型因稀有而被称为“熊猫血”。

  对此,侯晓珂的第一反应是不太相信。后来,她又犹豫:“万一是真的,我不加入的话,很多人岂不是失去了被救助的机会?”思来想去,她决定先加入志愿者QQ群观察一下。

  侯晓珂发现群内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商量如何献血救人的,她很受感动。几天后,她主动加入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她了解到,武汉稀有血型爱心之家是稀有血型献血者自发成立的爱心组织,由武汉市血液中心派专人进行日常管理。“我觉得拥有稀有血型是幸运的,我应该用爱把这份幸运传递出去。”侯晓珂说。

  成为志愿者后,侯晓珂积极主动献血。然而,侯晓珂从小最怕打针。“一想到献血能换来别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就觉得这点痛还是挺值的,咬咬牙就过去了。”侯晓珂坦言。

  侯晓珂是家里的小女儿,又是独自一人在武汉。河南老家的父母起初很担心:献血次数多了,会不会影响健康?“爸爸,你在医院工作,那些救命的血也有很多是别人献的。别人能献,我肯定也没问题啊!”侯晓珂这样安慰着父母,“再说,我如果生病需要输血,谁来给我献?还得靠拥有‘熊猫血’的朋友互帮互助啊!”侯晓珂的父母虽然心疼她,最终还是理解了她。

  除了家人的理解,同事的支持也让侯晓珂非常感动。去年1月,因为一次紧急献血,侯晓珂的请假不仅立刻得到批准,而且还受到了单位的表扬,同事纷纷点赞。

  这些年,侯晓珂获得了不少荣誉,更结识了很多朋友——同是稀有血型的爱心人士。他们彼此分享献血经历,互相鼓励。据了解,2002年武汉稀有血型爱心之家刚成立时,只有54名志愿者,如今已发展到2000余人,其中800余人组成了应急保障队,随时待命。

  日前,侯晓珂还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我只是觉得,要从我做起,帮助更多人。”侯晓珂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