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民主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4月28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和大家想到一起,才能干到一起”(履职故事)

本报记者 李 纵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8日   第 18 版)

  “今年咱们村要跟着国家的政策,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让大家的钱包再鼓一些。大家对村里产业发展有什么意见和想法?”趁着春节和清明假期,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回乡探亲,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那满镇新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朝阳抓紧时间走访村民,和大家探讨村里致富的“金点子”。

  “我来自农村基层一线,乡村发展和村民的生活状态始终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我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关于解决大石山区群众吃饭问题的建议。”罗朝阳说,“我成长在农村,一直和当地大石山区的百姓有着密切联系,深知改善山区人民生活条件的迫切。”

  当时新立村村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甘蔗、玉米、木薯等作物,别说致富,糊口都难。”罗朝阳说。

  罗朝阳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和基层组织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开展土地流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种香蕉、芒果等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产品。“其间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村民祖祖辈辈都是种甘蔗,觉得改种别的农作物有风险,既担心种不好,又担心卖不出。”罗朝阳说,“我十分理解村民们的顾虑,丝毫没有灰心,先鼓励一些带头人进行种植试验,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然后再带动村民们一起行动起来。”如今,经过罗朝阳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村里的香蕉、芒果、秋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得有模有样。

  种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怎么能进一步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近些年,罗朝阳积极用好党的富民政策,争取惠民项目,带领全村修建26条总长80公里的通屯及产业道路;大力改善村里房屋、学校等基础设施,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提升。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45万元。

  “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和大家想到一起,才能干到一起。”罗朝阳说,新立村通过加强村民自治、壮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发展产业需要人才作支撑。当前,很多地方反映,农村产业发展急需大量的优秀人才,要格外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今年全国两会上,罗朝阳提交了《关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推动农业技术人员服务产业振兴的建议》。

  农村发展,要把问题想在前面。罗朝阳在调研农村产业发展时发现,当前农业技术人员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少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农业技术人员;当前的农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农业技术人员专业特长与当地农村产业发展不匹配,发挥作用有限……

  “只有破解这些难题,结合实际,发展壮大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并充分使其发挥作用,才能进一步精准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更好推动乡村振兴。”罗朝阳说。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罗朝阳调研走访多个地方,提出了涉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41条建议。“我将继续深耕基层一线,用行动不断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光荣职责使命。”罗朝阳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