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假日生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4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答读者问·传统村落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04日   第 05 版)

  陕北窑洞的建筑特色

  3月23日,本报以《杨家沟村——黄土地上的红色记忆》为题报道了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杨家沟村。报道刊发后,一位湖北读者来信与编辑记者探讨部分细节。信中提道:报道中介绍“窑洞是一种古老的民居形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穴……经过几千年的演化,窑洞已经成为人类穴居文明的居住典范,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可否请记者对陕北窑洞的建筑特色作更为详细的介绍?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居住风格。

  陕北窑洞的建筑类型形式多样。由最初的黄土、焦土窑洞发展到接口石窑、接口砖窑和生墩石窑、生墩砖窑,乃至里方外拱的仿真窑洞。不论哪种类型,窑洞普遍都留有窗户。窗户有大有小,有半圆也有正方,尤以半圆居多。圆窗下根据门的所在位置,在门口边配有对称的小方窗或小单窗。门窗一般采用的是当地适生的杨树、榆树、柳树等木料,经过木匠精心加工制作成方格子窗户,有些人家还会将窗棂子套成美观的图案,做成的窗户在靠窑里的一面糊上白麻纸,既能遮挡风沙又能通气透光。

  如今,不少陕北农民已告别了窑洞,走出大山,享受现代生活,但人们依然对窑洞情有独钟。在陕北的某些城镇规划设计中,许多现代建筑也融入了窑洞元素,别具风情。

  (本报记者张丹华采访整理) 

  

  讲述正德修身的故事

  3月26日,本报以《苍洱之畔古生村》为题报道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文中提到古生村保留着传统白族民居的样式,庭院大墨画照壁上的每一幅题字,都讲述着正德修身的故事,传承着一种家风。一名山东读者日前来信,询问可否请记者对白族民居所体现的家风文化做更细致的介绍。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中最基本和常见的建筑形式。照壁,位于主房的正前方,在民居中处于最突出的中心地位,除了外观秀美雅致,更承担着传承家风文化的重要功能。

  照壁通常为白色的墙面,墙面中间书写着几个吉庆的大字。这些题款有些来自对村落美景的赞叹,如“风花雪月”“苍洱毓秀”,更多的是引述典故。当地人介绍,通常看到照壁,就能知道这家人的姓氏,这是白族民居特有的照壁文化,与照壁题款中背后的典故有关。典故里的主人翁通常与屋主人的姓氏相同,蕴含其中的故事主题以“正德修身”“立志远大”为主,反映家族为人立世的品格与理想。

  除了题款,白族民居照壁上常常书画相间,书多为诗词,画多为山水花鸟,整个白族民居的风格和谐淡雅,融于景色之中,更是白族人诗书传家的一种象征。

  (本报记者李茂颖采访整理)  

  版式设计:汪哲平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