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4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人才帮扶助力对口支援(治理者说)

赵庆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01日   第 05 版)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近年来,山东把做好人才帮扶工作放在对口援青工作重要位置,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形式方法,坚持受援地根据实际提出需求、支援方精准选派人才、双方高效用好人才,推动人才帮扶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当地增强“造血”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紧盯需求精准选派。近年来,山东从文旅、农牧、工信等领域选派干部人才,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工作,并组织山东的企业家、专家学者赴青开展活动共计36次。特别是针对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及时调整思路,由教学为主向教学与教研并重转变,选派14名专家、教研员以及数十名教师到海北工作,协助建立覆盖全州的教研体系。既立足当地发展重点,又围绕民生利益关切,把用人需求落在实处,让人才与岗位相适配,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搭建平台汇聚人才。成立“山东援青人才库”,入库专家已有230余名;成立鲁青高原生态农牧产业专家工作站,山东200余名农牧专家通过驻站服务、云端服务等形式助力海北农牧业发展;创办“鲁青教育论坛”,邀请山东80多名教育专家传播新理念、交流好做法,海北教师参加活动1000多人次;选派59名医疗人才到海北9家医疗机构支医,其中有12名产科、儿科专家……一段时间以来,山东在援青过程中,注重聚焦问题、理顺重点、拓宽渠道、搭建平台,为当地引入满足发展需要的专家人才。这提示我们,以平台聚人才,让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能实现各类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的目标。

  大力培养当地人才。在援青过程中,山东把培养当地人才作为检验人才帮扶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建立制度机制,创新形式方法,积极开展“传帮带”。在海北创办“山东援青讲堂”,邀请两地干部专家传经送宝,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开展“名师名医工作室”创建活动,提升当地医生的诊疗水平……近年来,鲁、青两省多地的相关领域专家人才,干在一起、融在一起,通过以干帮教、以干育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理念、交流做法、总结经验,彼此都受益很大。实践表明,培养造就一批当地人才,提高受援地自身“造血”能力,是做好人才帮扶工作的长远之策。

  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当前,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口支援工作,都格外需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人才有用武之地。随着山东援青工作的持续深入,立足青海所需和山东所能,不断强化资源统筹、注重精准高效,让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创造力竞相迸发,一定能把援青工作做实、做好,共同书写对口支援的新篇章。

  (作者为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山东援青干部管理组组长)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