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29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西藏日喀则市建立多学科诊疗中心

优化治疗流程 提高急救水平

本报记者 徐驭尧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9日   第 07 版)

  下午3时,在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援藏医生唐剑飞带着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生们严阵以待,等待着患者的到来。

  就在半个小时之前,医院急诊科接到120指挥中心的电话:“甲措雄乡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有一批伤者急需抢救。”随即,医院创伤中心启动程序,急救车紧急出动。不久后,3辆救护车驶入医院,多名伤者被抬下救护车。护士根据病人情况进行救治分级,拿出红、黄、蓝、黑多种颜色的腕带缠绕在病人手腕上。

  “用不同颜色的腕带对病人情况的严重程度做出区分,可以让急救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分配。”唐剑飞说。

  随后,病人被送去不同的诊室,由在此待命多时的各科室医生分别诊疗。一名病人浑身多处骨折,并出现脑出血等紧急情况。来自胸外科的医生对其实施胸腔引流,帮助排出积血;普外科的医生则为患者紧急开展手术,探查问题,清理创伤。经过多名医生的联合会诊,这名病人最终摆脱了危险。

  援藏干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娄佳宁介绍,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成立两年多来,充分吸收上海的经验,采用了多学科协作的创伤救治模式,在急救流程中整合了多个临床学科,在实战中全面磨炼各科室的医疗水平。

  2021年年底,一名藏族群众郭吉因胸口疼痛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就诊。按照流程,他被分流至胸痛中心。可就在初步检查时,郭吉的病情突然严重起来。当时正在胸痛中心值班的心内科主任德吉卓嘎发现病人出现了意识模糊的症状,各项指标也存在问题。她立马叫上在中心值班的其他医生,一起对病人进行了救治。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郭吉的生命体征逐步稳定。随后,病人被转入病房开展后续救治,一周多后平稳出院。

  “胸痛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及时筛查多项致命性胸痛疾病,通过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从而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德吉卓嘎说,“日喀则海拔高,容易出现心脏问题,中心的建设将有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在上海援藏医疗人员的带动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多学科诊疗中心”全部投入使用,急诊急救能力得到明显增强。“通过建立多学科诊疗中心,我们对急救急诊病人的救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面对危急情况的处理能力短板被有效补足。”娄佳宁说。

  建设五大中心既优化了治疗流程,也让医护人员得到锻炼与进步。从一名普通医生到心内科主任,德吉卓嘎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工作的20年里已经先后经历了七批上海援藏医生,他们的传帮带让德吉卓嘎获得很大成长。

  刚参加工作时,德吉卓嘎还是一个缺乏临床经验的青年医生。当时,医院里还没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她所掌握的书本知识难以解决病人实际遇到的问题。曾经,她只敢给病人做做心电图,开一些基础的药物,有时碰到复杂一些的病情,德吉卓嘎就感到为难。但这几年,在经验丰富的援藏医生的指导下,德吉卓嘎的技术进步了不少。如今,她已经能熟练开展心脏介入治疗手术,多次在胸痛中心的抢救中表现亮眼。

  “日喀则市下辖18个区县,是西藏的人口大市。同时,这里国道众多,又是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游客数量较大。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设多学科诊疗中心,能够更充分服务本地群众和游客的急救需求,强化急救多学科诊疗能力。目前,医院正朝着建设西藏自治区西部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将有更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娄佳宁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