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假日生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26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苍洱之畔古生村(走进传统村落⑨)

本报记者 李茂颖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6日   第 07 版)

  图①:古生村一隅。
  赵普凡摄(人民视觉)
  图②:工作人员在洱海打捞杂物。
  图③:古生村的白族老人在整理刺绣作品。
  杨继培摄(人民视觉)
  图④:青年画家常欣在古生村创作的写生作品《主人家的三角梅》。
  常 欣供图
  图⑤:古生村白族民居。
  杨 峥摄(影像中国)
  图表数据来源: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位于洱海边,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已有上千年历史,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5年1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生村,步行穿过村中街巷。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万古生春”。

  进村时,村口的四字牌匾道尽了古生村的古老与生机。

  村如其名,古生村的一切都蕴含着穿越时光的古朴味道。而田间劳作的村民、沿路的绿树红花又彰显着勃勃生机。

  旭日东升,阳光洒在洱海上,浪花卷起千层雪。青瓦白墙的古朴民居、秀美的田园美景,连接着人们对山水的情感,留住了悠悠乡愁。

  山水之间 田园风光

  遥望苍山,眼前那发源于莲花峰和五台峰之间的阳溪,正奔流而下。

  千百年来,四季不绝的河流浇灌着1200多亩农田,孕育着古老的村庄。田野纵横交错,民居错落分布,古生村便坐落在这里。

  虽然濒临洱海,古生村却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村子。大理的坝子历来盛产稻米,其中“湾桥米”最受人追捧,而古生村正是其中重要的产地之一。充足的日照和高海拔的昼夜温差环境,形成了这里独特的稻米风味,热销时常常“一米难求”。

  夜宿在村民自己办的民宿中,早上刚刚醒来,一股稻米的清香便传了过来。老板何利成正在煮饭,问了才知,这些米都来自村口的那几百亩生态示范田。

  几年前,当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来试试,这个新‘湾桥米’。”在老板的招呼下一品尝,配上当地村民自己种的蔬菜,果然鲜美回甜、口口留香。

  天刚刚亮,村里的菜市场便开了门。何利成早早去赶了集,买回来几条鲜鱼。大理酸辣鱼是当地传统美食之一,酸能生津解暑,辣能祛湿开胃。

  如今,随着洱海保护力度的加大,沿湖的鱼塘、耕地已经退塘退耕,建成湿地公园,鲜鱼等食材也是从其他地方运送过来。近些年新开通的生态廊道,更是成为人们观洱海盛景的宝地,如同珍珠一般,将白族村落与洱海紧密相连。

  照壁文化 耕读传家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古生村保留着传统白族民居的样式,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六合同春”这样颇为壮观的白族组合式民居。

  “不同的制式显示着每一个家族的情况,四合院以上的重院都是大家庭的格局。”村民何显耀介绍。

  村民李德昌的家就是典型的白族庭院,青瓦白墙的房子上雕梁画栋,正对着一面极具白族特色的大墨画照壁。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德昌家,只见小院宽敞明亮,红花朵朵,绿意盎然,称赞道:“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大门、照壁、墙面、木雕……各种细节体现着白族人对于建房的重视。门楼、照壁、转角马头、檐廊……随处可见精美的彩绘。水墨淡彩与青瓦白墙相映成趣,如同一幅田园村落的画卷。

  沿着村庄里的石板路走到一家人门前,白色的照壁上书写着四个大字:“琴鹤家声”。

  据传,“琴鹤家声”的家风来源于北宋赵抃为官清廉、与琴鹤相伴的典故。这四个字也寓意着对后人的勉励:要始终保持清廉简朴的作风。

  每一幅题字,都讲述着正德修身的故事,传承着一种家风。还有一些人的家中则写着“人文蔚起”“苍洱毓秀”这样的落款。“照壁题款正是这家人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已经成为传统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何显耀说。

  古色古香 诗意传承

  “开戏啦!”孩童们奔走相告。村里的古戏台上,白族的大本曲开唱,古生村文艺队跳着自编的舞蹈。

  这个古戏台,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戏台藻井上美轮美奂的彩绘和题书让人忍不住惊叹。

  “这个戏台最能代表白族人民的传统理念和文化传承。”何显耀指着戏台的彩绘介绍,渔、樵、耕、读,松、竹、梅、兰,“这样的图案,显示着白族人民自古以人为本、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

  就在戏台的不远处,一棵大榕树长得非常茂盛,相传已经有300多年的树龄,更是村民最喜欢休息玩耍的中心之地。

  在村里的刻石上,记载着这样一段话,摘自清末民初写就的《古生村福海寺水晶宫历史碑记》:“村字古生,历年久矣,原其意,人多朴实聪明,无骄傲夸张之习,因而名之……”

  古戏台、古树、古桥,古生村一派千年古村的风貌。近年来,古生村坚持修旧如旧,对村里的凤鸣桥、古戏台等文物古迹进行提升修缮,对有浓厚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的白族民居古院落进行挂牌保护。“我们要把古生村的古意传承下去,把古生村的生机展示出来。”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说。

  

  游览贴士

  从大理站驾车50分钟即可到达古生村;在大理古城也有乡村公交专线,在“古生村站”下车即可。村中可欣赏千年古村的风貌、品尝地道的白族美食,在临水的生态廊道处,还能近距离观赏洱海风景。

  版式设计:张芳曼  张丹峰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