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2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苏棉花合作种植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

“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本报记者 苏 航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03 版)

  苏丹东部加达里夫州法乌镇,马路上络绎不绝的卡车满载着一包包棉花,随车的棉农交谈间带着笑意。他们都奔赴同一个目的地——一家中企在当地建立的轧花厂。

  “今年棉花产量增加了,我们的收入也变多了。”看着轧花厂工作人员将自家种的棉花称重、登记,当地棉农哈米姆·阿勒满心喜悦。

  中国—苏丹棉花合作种植正迎来丰收,棉花收取量已超上一年度总和,预计到棉花收获季结束,今年总体棉花收取量将是去年的3倍。

  中苏棉花合作种植项目由山东新纪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已成为中苏农业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公司在当地推行“公司+灌区+农户”的合作种植模式,对解决当地民众就业、提高苏丹棉花种植和加工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当地棉花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每年可创造4万多个就业岗位,有效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

  阿卜杜拉·宰穆是法乌拉哈德灌区总经理。看着法乌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生意兴隆的超市、商铺,他高兴地说:“附近与中国公司合作种植棉花的农民都尝到了甜头。种好的棉花由中国公司包收包销。大家不用像从前一样看天吃饭,积极性提高了,收入也大幅增加。”

  “收成好了、挣钱多了,我们的生活也大变样了!”第十六村棉花种植户巴希尔·塞伊曼招呼记者到他新盖的房子去做客。新房是砖瓦结构,宽敞明亮,屋里摆放着簇新的家具和家电。离新房不远还有一间草房:里面低矮狭小,只能放下两张单人床,也没有电灯。“以前我们就住在这样的草房里。那时虽然也种棉花,但产量不高、没有固定的销路,每年收入很低。”塞伊曼说,“中国朋友来了之后,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种子,还有农机和技术指导,棉花产量上去了,也不愁卖不出去了。大家手里有钱,都盖起了新房,日子越来越好。”

  “棉花合作种植项目的成功,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路。”农民阿卜杜勒·萨利赫刚把新购置的卡车清洗一新。“这些年与中国公司合作种棉花的人越来越多,棉田面积逐渐扩大,大家的运输需求也不断增大。”萨利赫说,他与几个朋友看准商机,组织起运输队,专门为当地棉农提供运输服务。“现在生意非常好,几年内收回成本不成问题。将来我们还打算开一家运输公司,把事业做大。”

  据了解,中企通过改善棉花品种、资助农户种植、打通销售渠道,根据当地的土地、水源、光照等情况给予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苏丹农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我们计划在棉花合作种植成功的基础上,拓展蓖麻等经济作物种植,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当地农民过上好日子。”公司负责人田中华说。

  苏丹农业与林业部部长阿布·巴克尔表示,棉花合作种植项目是苏中农业合作的代表性项目之一,为苏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期待双方开展更多合作项目,推动苏丹农业发展取得更好成效,让更多当地民众彻底摆脱贫困。”

  (本报喀土穆3月23日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