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青年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20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抓住冬奥契机,研发体育设备——

创新突破无止境(青春日记)

龚佳乐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0日   第 05 版)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看着赛场上运动员们一次次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作为青年创业者,我也一样心潮澎湃。

  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那一年,在东北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我成立了沈阳森之高科科技公司,初创团队是跟我一起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老师和同学。那时,公司发展的目标还是工业自动化方向,冬奥与我们仿佛是两条平行线。

  然而,工业自动化行业竞争大,公司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在一次交谈中,我了解到“科技冬奥”是2022年北京冬奥的主要特色,我和团队决定抓住冬奥会这个契机,把目光转向体育。2017年,我们与沈阳体育学院合作,参与体育科研设备研发和数据采集。过去,想要研究运动员的动作,需要在运动员身上贴光学反射点,用摄像机采集影像,再进行后期数据处理,往往几分钟的影像就需要半天的数据处理时间。我们尝试通过在运动服中植入传感器,实现运动过程中数据的自动采集。

  2018年,我们接触到了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这个项目。这项运动高速、高寒、高冲击,对植入衣服的传感器也相应提出了无尖锐、耐寒、抗拉伸等苛刻要求。由于项目在户外进行,环境、气候条件复杂,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又十分珍贵,我们经常为解决一个问题要同时准备三套方案。经过不懈攻关,我们将传感器从原来的9克重、橡皮大小缩减为0.9克重、小指甲盖大小,单点抗拉伸能力达到10千克。

  体育竞技不断挑战极限,科技创新的突破也没有止境。为了满足运动员的夏季跳水训练需求,我们用大半年的时间攻克了可穿戴传感器的防水性能问题。随后,国家队教练又提出在运动员身体形态、关键角度等数据可视化的基础上,让“看不见的力”也可视化,实现了力学数据的原生采集、实时显示,有效避免了雪上项目中距离远、雪地背景反光、落地扬雪等环境条件对数据采集的影响。

  冬奥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不断刷新纪录,我们也通过这次冬奥会的契机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这个时代不缺乏机会,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有意义的事再难也一定要做。作为新时代青年创业者,惟有积极探索,不惧失败,勇毅前行。

  (作者为沈阳森之高科科技公司创始人,本报记者胡婧怡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