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刚刚我们播放的短片,是前不久学校跳绳比赛中的一个场景。大家看到截图里,有1/3是女生,2/3是男生。这是什么意思呢?请你们用画一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看看能否让别人一眼就看明白。”日前,在北京星河实验学校国美分校的一堂公开课上,老师与三年级学生共同探究“分数”的应用。
学生们分成小组,感受生活中的分数,试着用分数解决校园里的实际问题。最后的作业也很特别:学会用分数讲述一个数学故事。这堂公开课呈现的是北京市朝阳区近年来探索的“合作对话”课堂教学,也是“双减”背景下教与学关系变革的一次生动展示。
“‘合作对话’课堂教学致力于推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平等、尊重、合作、对话的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成长共同体,双方就某个或某类问题进行探讨,以此建立或完善共同体成员的认知体系和价值体系。”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王世元介绍,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由单一的重知识教育向综合的育人教育转变,给学生兴趣留出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减负的关键在于提质,提质的主阵地在课堂。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改变他们原有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老师们也经常听一些优秀教师的分享,但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很难复制。”“合作对话”课堂教学课题组专家、特级教师陶秀梅介绍,“合作对话”的优势在于,它既是一个理念,又是一个操作系统,为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方法论和工具库,并列出详细案例与使用方法,这样老师在备课、上课时就有了抓手,知道劲儿往哪儿使。
记者了解到,“合作对话”课堂围绕教学主题和目标,设有5个环节:对话唤醒、活动对话、知识建构、实践拓展、布置作业。课堂教学流程表现为老师的“扰启—发现—梳理—点拨—迁移”,以及学生相应的“质疑—实践—内省—思辨—提升”。在课堂中,教师进一步淡化“讲”的角色,尊重学生每个个体的发现、引导群体研究。
3年来,“合作对话”课堂教学先后走进朝阳区11所实验校课堂192次,听评“靶子课”200余次,收集实验校教师的教学设计400余篇。教学成效也慢慢显现。
首先是教师的转变。前不久,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王静的一节靶子课“探秘墨粉中铁的氧化物”,得到课题组专家好评。学生们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乐于展示。王静说:“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思想不断解放,工作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斟酌主题、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其次是学生的成长。在北京市三里屯一中,最初参与课题的是学校的薄弱学科生物。原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一年后,学生成绩提高了一大截。“课堂上教师的倾听多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多了,不仅减轻了学习负担,更减轻了心理负担。”三里屯一中校长王利如说。许多参与课题的校长也反映,实施“合作对话”课堂教学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大方站、大声说、大胆问,独立思考意识逐步增强。
再次是教育理念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之外,“合作对话”也适用于学校管理、家校互动、社区协作等各个方面。星河实验学校国美分校校长李玮介绍,学校依据“合作对话”理念,设计了很多活动:比如开设“学分银行”,对学生展开品行、智慧、健康、艺术、合作等方面的评价;比如设置“校园盒子”, 接纳学生投递的经历、情绪与求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等。
“高质量课堂、减负提质增效,这些概念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依赖于每所学校、每位老师的具体实践。‘合作对话’课堂教学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创新、求真和奉献。”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表示,期待这些探索能为推进“双减”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区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