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安徽萧县23个乡镇建立书画院

美丽乡村入画来

本报记者 游 仪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2日   第 11 版)

  傍晚,安徽萧县刘套镇魏安村,吃过饭,村民王淑玲便铺开一张宣纸,调色、蘸墨、挥毫,不一会儿,三两朵牡丹跃然纸上,分外娇艳。映着灯,赏着画,这份闲适,让她疲惫全无。在王淑玲看来,画是精神食粮,“白天种地再辛苦,一提笔就特轻松。”

  王淑玲与画结缘已有30多年。“小时候我就爱看画本。放学后去河边割草,见到水中鱼、林间鸟、路边花,就拿个小树枝在地上比划。”王淑玲笑着说。

  1987年,正当王淑玲琢磨着如何学画时,镇上传来了农民书画院建成的好消息。老画家郑正离休后回到家乡,义务传授画技。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淑玲报了名。

  就这样,16岁的王淑玲成了书画院的一员,日耕于野,夜勤于砚。“镇上不仅有了画画的场地,从笔墨纸砚,到颜料画本、绘画工具,院里也都有准备。”王淑玲说,大家只要感兴趣,想学画,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从此,她再没放下画笔。

  农忙时,下地干活;闲暇时,提笔作画。对王淑玲来说,田间的玉米、茄子,家养的大鹅、小鸡,塘里的莲子、荷花……目之所及,皆可入画。绘画越娴熟,求画的人也愈来愈多,渐渐地,她想到开一间画室。

  刘套镇上,街道两旁,几百米的距离,足有10多家画室,王淑玲的裱画店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在家人支持下,她在镇上做起了裱画生意。走进裱画店,一个厚重的实木画案映入眼帘,上面摆满了画笔和颜料盘,左右两侧的墙上挂着许多幅画。

  如今的王淑玲,还是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不仅自己爱好绘画,还教周边村民画画。“在我们镇,很多人拿起笔就能写会画。”王淑玲说,就连自家3岁的小孙女,个头还没画案高,踩着凳子,画起画来也有模有样。

  据了解,萧县23个乡镇都建立了书画院、书画协会,每年书画市场交易约15万件,年产值超1.5亿元。仅刘套一个镇,能写会画的就有上千人,现已初步形成集创作、装裱、出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如今,刘套镇还组织了农民书画艺术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