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完善制度 凝聚力量

为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提供法治保障(有的放矢)

郑家良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01日   第 09 版)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有效保护弘扬黄河文化遗产、更好彰显其时代价值,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明确保护对象和保护等级。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积淀了丰富多样、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资源。我们要深入研究黄河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为明确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打好基础。结合实践需要,以法律规范对黄河文化遗产作出凝练概括和合理划分。深入开展文化遗产调查,摸清黄河流域现有文化遗产总量及分布,掌握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形成黄河文化遗产台账,为完善相关立法提供现实依据。在厘清黄河文化开发、利用、保护状况的基础上,形成并定期更新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明确不同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级,进而在法律规范上加以明确。对于综合价值巨大,或者面临严重破坏、亟须开展保护的文化遗产,予以优先重点保护。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推动全社会形成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形成强大保护合力。

  统筹文化保护与环境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黄河文化遗产的形成、保护和发展,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都受到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这就需要统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在立法中将生态要素、文化要素、经济要素等进行全面考量。立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以自然禀赋为基础,制定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规划,明确流域内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全流域文化资源与生态要素进行通盘考虑,明确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阶段、措施,明确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依法保护、挖掘和利用体现黄河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运用法治手段加强黄河流域各区域协调合作,统筹保护体制、机制、手段等,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融入依法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工作中。

  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环境。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为区域文化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推动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有利于增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内生动力。这就需要培育黄河文化发展的法治土壤,为促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政府部门可以发挥引导作用,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政策支持、执法保障。可以出台相关规范,支持引导企业投入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公民积极参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依法保护企业和公民相关合法权益、稳定社会预期,拓宽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来源。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形成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执法检查机制,依法打击盗掘、盗窃、非法交易文物等破坏黄河文化遗产的犯罪行为,营造强化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环境,更好保护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