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特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2月20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记录北京冬奥会更多精彩瞬间”(冰雪情缘)

本报记者 杨 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0日   第 07 版)

  “通过镜头,我与北京冬奥会结下不解之缘。”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至今,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加拿大籍摄影经理理查德·拉姆已经参加了7届奥运会的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冬奥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中国对冬奥会赛事筹办高度重视并精心准备。场馆很有设计感,赛道建设也好,现场还运用了5G等高新技术,为赛事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依山势而建,赛道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宛若一条腾飞的巨龙。拉姆说,“雪游龙”会随着一天光线的不同,向摄影师呈现出不同的魅力。大雪过后,场馆和赛道更是平添几分静谧的感觉。

  拉姆将“雪游龙”附近几乎跑了个遍,为的是制作供摄影记者参考的点位图,向不同媒体类型的摄影记者介绍和分配摄影点位。比赛期间,拉姆每天要在清晨6时左右来到场馆做准备。一天的赛事紧锣密鼓,拉姆的身影跟着赛事迁移,经常要忙到深夜。

  看到媒体摄影区在一场场比赛中平稳运行,看到在“雪游龙”拍摄的一张张照片、一条条视频发出,拉姆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运动员平时训练很不容易,完成比赛的瞬间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媒体记者都希望通过镜头,记录北京冬奥会更多精彩瞬间,定格运动员的灿烂笑容。”

  拉姆说,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自己与中国同事、志愿者相处融洽、各司其职,共同为确保赛事正常运转出力。“我们的关系很好,一起过春节,感觉就像一家人。”拉姆十分认同北京冬奥组委采取的防疫措施,“这里的闭环管理很到位。在这里工作,我感到很安全。”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拉姆计划把自己在中国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让更多外国民众领略“双奥之城”的魅力,了解北京冬奥会的精彩故事。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