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2月20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张荣珍代表——

倾听诉求 问诊为民(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本报记者 游 仪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0日   第 04 版)

  早上7点多,门诊室的灯亮了。

  套上白大褂,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挨个病床查,看得认真,瞧得细致……问诊、查房,调研、记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院急诊内科和老年病科主任张荣珍忙得不可开交。

  和老年患者打了十几年交道,张荣珍每次坐诊都问得仔细,既关注患者身体上的不适,也关心生活中的困难。“这是医生的本职工作,也是履行好全国人大代表职责的需要。”张荣珍说,身处一线,听到了很多老年人的心声,“就想着为大家多做点事,所以在治病过程中,遇到问题会多留意,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深入走访调研,和老年朋友谈心沟通,张荣珍的目光一直聚焦老年群体。了解到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她建议由医护人员担当起健康宣教的主体责任,正确科普健康知识。

  有一名患者,在家头晕不慎摔倒,经检查后发现颅内血肿,需要紧急住院。“老人70多岁了,孩子又在外地工作,没法及时赶回来。”张荣珍就让自己的学生帮忙,跑上跑下办理手续。但是,患者住院期间从洗漱到饮食,仍有太多不便。

  从此,张荣珍格外留心此类患者。她发现,空巢老人突发疾病需要帮扶的情况不在少数。“养老院里经常有很多志愿者给老人们理发、量血压,提供各种志愿服务,能不能给空巢老人提供一对一的短暂志愿帮扶?”为此,她一边问诊一边了解老人意愿,还四处走访掌握志愿服务情况。

  在张荣珍看来,可以建立一个健康时间银行,在外地工作的子女通过平台在当地进行志愿服务,积攒的服务时长可为父母换取本地志愿服务。“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突破社区养老瓶颈,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全社会的志愿服务热情。”

  眼下,张荣珍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除问诊时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外,一有空,张荣珍就往社区食堂跑,瞧瞧伙食的质量,听听群众的想法。“他们遇到的困难,有时会在闲聊中吐露,我都一一记下来。这样听来的意见,直接又真实。”张荣珍说。

  深入基层调研、倾听群众想法的同时,张荣珍也会把政策讲给大伙听。每次开会回来,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领域的新进展、新举措,她都会第一时间传达。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