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1月2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35年乡邮路(点赞新时代)

本报记者 苏 滨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27日   第 04 版)

  天色渐暗,九十九道弯的山路,58岁的乡邮员张林昌骑着摩托车往家赶。

  平时扎在邮件堆,后来索性住单位,算起来,已有小半个月没回家了,现在,张林昌只想吃口热饭。一进屋,老伴儿有些绷不住:“咋一瘸一拐的,又在路上摔跤了?”

  张林昌装作若无其事:“路上有石子,不碍事,邮件也都好着咧。”老伴儿起身盛饭,顺带烧点热水,待会好擦拭伤口。

  “上山钻云天,下山到河边,两山能对话,走路要半天。”在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群山莽莽,村寨散落于山间,道路蜿蜒曲折,多陡坡。在这里,乡村邮递员是一份苦差,之前没人能干满3年。

  张林昌当过兵,身体素质好,退伍之后,他直奔这难走的邮路,“不少人劝我,这差事苦,但我不跑这条路,邮件可能就没人送了。”拿定主意,张林昌在家乡上了岗。

  头几年,业务量不大,河口乡没有邮政固定营业点。张林昌分拣邮件后,就用扁担挑起三四十斤重的邮包,沿着山路逐户投递。饿了找点野果,渴了捧口山泉,路远还需涉溪渡河,走一回花上三四天。当初义无反顾的张林昌自己也未曾料到,横穿3个乡镇,连接23个行政村,总长90余公里的山路,他已连续奔波了35年,成了乡亲们口中的“绿色使者”。

  2010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后,张林昌用奖金买了辆摩托车,但扁担却没丢下,“有些山地车子跑不了,还得靠人挑。”

  有人曾问,每天起早贪黑送邮件,还不如外出打工挣得多,值得吗?张林昌有自己的想法。“那些在外打工的人,常往家里寄信、寄钱、寄衣物。别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包裹,但在他们心里,这是对家乡、亲人的牵挂。”张林昌说,不能单纯用钱来衡量这份工作,让每个包裹及时、完好地送达,守护的是亲情、乡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怎么会没价值?

  与乡亲们的感情,是张林昌内心的羁绊。

  “有时送完件,天黑黢黢的,路不好走,老乡就主动招呼饭菜,让我留宿。”当地有不少老人,除了投递包裹,张林昌还经常帮忙捎带东西,“乡亲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他们。”

  近几年,随着通村、通组公路日益完善,以及电商兴起,张林昌的业务量逐年增长,不仅涨了工资,邮政公司还在河口乡设立营业点。“不只是报刊、信件,现在网购的各种物件都有,还有从网上买冰箱的,前两天刚送去。”因为担心忙不过来,张林昌干脆在营业点吃住,抽空才回家。

  九十九道弯的山路,张林昌跑了无数趟。总有乡亲签收了包裹还站在原地,朝这个远去的背影多望两眼。张林昌也说,这个工作就像磁铁,把自己跟乡亲们聚在一块儿,分不开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