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接续奋斗 矢志强军(总书记和我握过手)

——回访空军空降兵某旅政治教导员余海龙

本报记者 徐 隽 李龙伊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25日   第 01 版)

  青年一代是党和军队的未来和希望,革命事业靠你们接续奋斗,优良传统靠你们继承发扬。军队政治工作要大家一起来做,基层做好工作是重要环节。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部队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

  ——习近平 

 

  在空军空降兵某旅营门前,“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9个大字格外醒目。见到记者,该旅政治教导员余海龙讲起了那顿难忘的“红军饭”。

  “2014年10月31日,习主席同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共进午餐,我有幸参加。习主席说,你们训练辛苦了,来,给你夹点菜。说完,习主席给我夹了一筷子芥菜。”回想起那天午餐,余海龙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种幸福感,不仅属于我、属于空降兵官兵,更属于全军将士!”

  “统帅和士兵心连着心,习主席对基层看得特别重、牵挂特别深”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作为基层干部代表参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我感到了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10月31日临近中午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中午首长想和我们几名来自基层的干部吃个工作餐,边吃边聊。没想到,中午能和习主席吃‘红军饭’,我还坐在习主席左手边。”余海龙说。

  午餐时间到了,习主席走进餐厅,同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围坐在一起,红米饭,南瓜汤,大家津津有味吃起了“红军饭”。

  “刚开始,我还有些紧张,习主席和我亲切握手并交流,我放松了许多。”余海龙回忆,“习主席问我,‘你们单位有哪些特点?’我回答,‘我们是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现在是空降兵部队’。”

  习主席同大家边吃边谈,回顾老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习主席语重心长叮嘱大家,青年一代是党和军队的未来和希望,革命事业靠你们接续奋斗,优良传统靠你们继承发扬。军队政治工作要大家一起来做,基层做好工作是重要环节。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部队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

  统帅心系百万兵,一枝一叶总关情。“我感受到统帅和士兵心连着心,习主席对基层看得特别重、牵挂特别深!”余海龙说,“习主席和大家同吃‘红军饭’,并叮嘱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体现了统帅对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的期望。”

  7年多过去了,当年和习主席握手、交流、共进午餐的场景仍经常萦绕在余海龙心间,也让他一直思考,如何才能传承好红色基因,不辜负习主席的殷切期望。

  从古田再出发,余海龙和战友们牢记习主席嘱托,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重要任务,在强军征程上迈出坚定步伐。

  “再危险再辛苦,我们也不怕,我们也要去做,因为我们是习主席的好战士,是黄继光精神的传人”

  参加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后回到连队,余海龙和官兵们一起召开了恳谈会。大家结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3年中央军委授予该连“模范空降兵连”的荣誉称号畅谈感想。

  “习主席叮嘱我们‘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对于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黄继光的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余海龙说。

  在荣誉室,余海龙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旅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我们先后承担了1998年抗洪保卫荆江大堤、2008年汶川地震后空降震中救援救灾、2020年抽组参加驻鄂部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运力支援队等任务,连队官兵发扬黄继光精神,以‘不立功不下战场’的斗志坚决完成各项任务。”余海龙说。

  2020年7月,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湖北麻城告急。

  “当时我们旅正在附近训练。我立刻到防汛指挥部请战,执行防汛救灾任务,说了3点理由:第一,我们是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第二,我们参加过1998年抗洪,经验丰富;第三,我们正在演训,战士士气正高。”余海龙说。

  指挥部批准了请求。该旅接到命令后,立刻抽调300多名官兵执行防汛救灾任务。官兵们用30多个小时堵住了决口的大堤。“当年堵枪口,现在堵决口”,浸泡在洪水中的官兵就是凭着这个口号坚持到底的。

  “今天,我们钢多气更多、骨头更硬,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更强,一定会传承老一辈革命精神,当好新时代英雄传人。”完成汛情抢险后,余海龙深有感触地说。

  朵朵伞花在蓝天绽放,是这些英雄传人忠诚使命的见证。一次演练中,“模范空降兵连”在没有导航、没有气象资料、地面情况不明的“三无条件”下跳伞,时任连队政治指导员的余海龙站在舱门前动员:“如果今天跳一个,我跳。跳两个,我和连长跳。跳一部分,党员和干部跳。”一声令下,全体官兵争先恐后,没人退缩、没人畏难。

  英雄的集体需要黄继光精神,也在执行任务中传承着黄继光精神。

  “当年,习主席问我‘空降兵跳伞危不危险’‘基层训练辛不辛苦’。我想说,‘再危险再辛苦,我们也不怕,我们也要去做,因为我们是习主席的好战士,是黄继光精神的传人。’”余海龙说。

  “我们一定牢记习主席重托,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接续奋斗矢志强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黄继光牺牲10周年时,连队官兵用枪炮弹壳熔铸了一尊黄继光雕像,表达大家对老班长的怀念。数十年来,每逢新兵入伍、老兵退役、执行任务、入党入团,战士们都要到雕像前,向黄继光老班长报到。黄继光的英雄精神,在空降兵部队一代代官兵中赓续传承。

  在余海龙带过的兵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黄继光班”第三十八任班长程强。下连前,程强向组织提出申请,表达自己迫切希望能当“黄继光班”的兵。来到连队,他就把荣誉室的解说词熟记于心,训练中更是处处争先、成绩优异。

  后来,余海龙才知道,程强在12岁时,就和空降兵部队结缘。2008年汶川地震后,空降兵15位勇士“从天而降”,对灾区群众展开救援。任务完成后,灾区群众夹道感谢官兵,程强用稚嫩的双臂高举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7个大字:“长大我当空降兵”,当时的场景被媒体报道后,程强被大家称为“地震男孩”。

  为了鼓励程强再接再厉,余海龙安排程强睡在黄继光老班长床位的上铺。别看只是一张床铺,睡在这里的战士,必须是优秀的黄继光精神传承人。程强深知,自己离老班长的差距,远不止一张床铺的距离。于是,他更加努力,理论学习扎扎实实,军事训练从难从严,最终成长为“黄继光班”的班长,还被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空军方队一员。

  作为政治教导员,余海龙知道,对该旅官兵来说,用黄继光精神鼓舞人,效果最好。

  战士汪文博在新兵训练时跳伞受伤,小腿骨折,拄着拐杖下连。担心拖连队的后腿,他情绪一度很低落。

  “天空是生长英雄的地方。只要搏击蓝天心向党、敢于空中拼刺刀,每个人都能续写英雄故事。”余海龙和汪文博谈心。随后余海龙为他制订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发动全连干部骨干开展传帮带,使汪文博重拾信心。

  恢复性训练时,汪文博总是以黄继光老班长的事迹激励自己,再难再苦也咬牙坚持,每次汗水都把铺在身下的纸浸湿。后来,他不仅康复痊愈,还在比武中获得优异成绩,以过硬素质成长为“黄继光班”班长。

  记者离开连队时,驻守营区的战士到了晚点名的时候。借着连队楼前的灯光,官兵们在“黄继光英雄连”石雕前整齐列阵。当听到余海龙喊出“黄继光”的时候,官兵一齐用最洪亮、最饱满的声音回答——

  “到!”

  震撼的声音穿透安静的营区,在耳边久久回响。这一声“到”,仿佛有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力量,承载了官兵们对黄继光老班长的思念,更让红色基因、英雄精神铭刻在心间。

  “我们一定牢记习主席重托,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接续奋斗矢志强军,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余海龙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