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山东临沂城中出发,沿206国道一路北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以万亩荷塘闻名的河东区八湖镇。八湖镇村民老王正在荷塘边等我。我们约好,他做向导,带我游览荷塘。
万亩荷塘坐落在镇西的金刚岭上。一眼看去,一片片油润的荷叶相接连片,恰似一幅油画;一支支沉甸甸的莲蓬,旁枝逸出,籽粒饱满。已经入秋,此时的荷花论明艳虽远不及夏荷,却别有一番味道。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水鸟,叽喳鸣叫,为荷塘增添了不少生气。
老王五十多岁,身材魁梧,面色黝黑,快人快语。他见我望着荷塘出神,不无遗憾地说:“你来得有些迟了。要是赏荷花,提前一个月来,那才叫漂亮!那时,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两点,日照时间不太长,花瓣不下垂,而且含苞待放的花又多,看起来更漂亮。”
虽然错过了最佳赏花期,但我看到了这里的另一番景象。荷塘附近的公路边,收购莲藕的卡车,本地的、外省的……一派热闹繁忙。荷塘边上,藕贩们已经摆好了磅秤,等待采藕人现采现卖。
说起荷塘给农民带来的效益,老王有一肚子的话要讲。金刚岭上土地瘠薄,鹅卵石遍地。当年居住在金刚岭两侧村庄的群众,种什么,绝收什么。2000年,临沂市和河东区农发办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金刚岭林田路渠综合治理规划。半年多的时间,在金刚岭上修筑生产路、绿化植树、平整土地、建扬水站、修防渗渠和桥涵闸,让金刚岭这个昔日的荒山荒地,变得水渠纵横、林网如织……讲起这段往事,老王充满了感激之情。
河东区农发办在工程完工之后,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调研。金刚岭上土地贫瘠,但这种情况不算孤例。专家们很快找到了相似土地条件下发展淡水种植和养殖的成功案例,并大力推广开来。致富的窗户纸一经点破,金刚岭上的群众一呼百应,当年就在岭上开挖藕塘千余亩,引种了优质莲藕品种。第二年,塘中莲藕丰收,家家都卖了个好价钱。大家还利用塘坝厚厚的土层栽植各种果树和绿化苗木,水中试着放养了螃蟹、泥鳅,实现立体化种养,“塘上果、塘坡菜、塘中藕、水中鱼”的综合开发模式渐成风景。还有农民受温室反季节蔬菜的启示,在自家荷塘上建起了温室大棚,让他家的莲藕比别人提前一个月上市……如今十里金刚岭上,荷塘总数达到八千多个。良好的水质、优良的莲藕品种、上乘的口感,让这里的莲藕叫响了品牌。
我沿着荷塘小径穿行,在一个能容身的地方蹲下来,向一对采藕夫妻讨教采藕诀窍。陪同我的老王在一旁调侃道:“看来你真是个外行,要说采藕看我的!”只见他脱掉鞋子,跳进藕塘,一手抓住荷梗,两只脚顺着荷梗踩下去,试探藕的位置。然后一只脚钩起藕的枝节,很快,一枝造型完美、白生生的藕便浮出水面。老王有些炫耀地举在手里晃了晃,然后将它递到了我的手上。我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洗去污泥,一尝为快——肉肥质嫩、汁多甜脆,味道棒极了!
这么优质的藕,是怎么培育出来的?老王关于荷塘里的学问真不少。他解释道,八湖镇是当地闻名的脱水企业大镇,有多家蔬菜脱水厂,脱去的蒜皮、葱根、葱皮等经过处理沤制,成为难得的有机肥,尽数用于荷塘。虽然这些肥料气味难闻,但对于藕荷的生长大有好处,不但改善了藕塘的土壤结构,增强了莲藕抗病虫害的能力,更实现了废物利用。另外,这些有机肥还能使藕塘底部土质松软,采藕时省力省时。我不住地点头:难怪这里的藕长得这么好,常见的藕三至四节,这里的藕大都能长到四至五节,既粗又肥。
历经岁月的积淀,荷文化在八湖这片土地上得以传承发展。如今,莲藕已经成为八湖的一张名片,不仅建起了“万亩藕塘生态观光基地”,还经常有作家、书画家前来采风,乘兴赋诗、挥毫泼墨,尽情抒发对万亩荷塘和八湖镇经济发展的赞美之情。走着,欣赏着,品评着,信步来到了位于万亩藕塘中心位置的荷花广场。这里建有亭、台、楼、榭和垂钓坊等休闲设施,是游客们休憩的驿站。两位老人正闲坐于绿荫浓密的柳树下,认真地拉着二胡,一位大嫂正在有模有样地唱着京剧的经典唱段……
当然,八湖镇以“荷”为主的美味佳肴更是不能错过。莲藕表皮润滑有光泽,脆甜适口,细嫩无渣,生食或熟食皆宜。既可炒炸蒸煮,又可凉拌冷调,花样繁多,味道各异,能上菜谱的就有五十余种。八湖人充分利用“荷”资源,取材荷花、荷叶和莲藕,制作出各种美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荷宴”。莲子粥、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粥……让人眼界大开,胃口大开。
太阳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爬得老高,转眼间快到晌午。说着话,老王坚持邀请我到他家吃饭,要我尝尝他和妻子做的“藕系列美食”。实在推辞不过,只能来到他家,不一会儿,鲜藕炖排骨、大蒜凉拌藕丝、鲜藕水饺,满满一桌子菜就摆了上来。佳肴喷香,笑语声声,幸福生活的烟火气,正在岭上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