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的长城专职保护员。每周5天,我带着望远镜、食品和水,从长峪城高楼出发巡查到一楼,一天要走6个多小时,基本上两个月穿坏一双鞋,衣服也会被树枝剐破。我的家就在长城脚下,一推开家门就能看到蜿蜒起伏的长城,高高的城墙是我儿时和伙伴玩耍的好去处。
长峪城名声在外,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一些人私自攀爬刻字、拆城砖刨土,对长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长城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定要保护好它。于是,我和乡亲们自发行动起来,在上山的路口竖起了保护长城的宣传画,上山劝阻游客攀爬野长城,将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背下山。2019年初,招募长城专职保护员的消息传来,我第一时间报了名。
这份工作最难的是劝说游客。每逢节假日,游客众多,光凭几个保护员根本管不过来。怎么办?我反复琢磨《长城保护条例》和《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把相关文件下载到手机里,跟游客沟通时就有理有据。
在工作中我逐渐体会到,让游客从内心深处尊重文物古迹比生硬地劝阻效果更好。于是,我找来《昌平县志》等书籍,系统掌握了长城的历史文化知识,学着讲好长城故事,通过给游客义务讲解,让他们体会到在崇山峻岭之上建造长城的不易,万里长城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慢慢地,攀爬野长城、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少了,一些游客还会主动捡拾沿途的垃圾。
经过多年努力,长城目前实现了重点点段全天巡查、一般点段定期巡查和出险点段快速处置,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保护网络。比如,我在巡视中发现险情,可以利用手机拍照上报,及时申请抢修。有些长城点位还用上了无人机巡查,这些科技手段都使长城得到了更好保护。身为“80后”,能为守护古老的长城尽一份力,我感到使命在肩、光荣自豪。
(作者为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长城专职保护员,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