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2年01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创新中努力奔跑(卓越工程师)

——记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李久林

本报记者 王昊男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1日   第 07 版)

  从夏奥场馆“鸟巢”到冬奥场馆“冰丝带”,这些充满中国智慧的奥运场馆,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奥运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被誉为“双奥”总工的李久林说,生逢盛世是他最大的幸运,“不负韶华,唯有在创新中努力奔跑。”

  偌大的场馆内没有一根立柱,无论坐在哪个位置,与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所有观众都能“平等”地欣赏比赛。十几年过去,走进国家体育场“鸟巢”,那钢铁雄浑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志气,总是让人无比震撼……

  “中国人肯定建不出‘鸟巢’。”在外界的质疑声中,2003年,35岁的李久林走上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总工程师的岗位。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结构最复杂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场工程。“没有现成的标准,没有经验,一切只能靠摸索,靠自强自立。”李久林说。

  “在众多难点中,高强度钢材及其焊接技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李久林回忆,当时符合标准的钢材,国内没有,很难进口,“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设计团队、工程团队、钢结构加工厂……围绕着工程的各项难点,全体动员,凝聚智慧,步步攻坚。Q460E高强度钢首次实现国产,并自主开发出成套焊接技术和工艺参数,攻克超长空钻基础桩施工技术……筑“巢”5年,李久林把铺盖卷搬到了“鸟巢”;1800多个日日夜夜,他和团队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

  “从钢材到施工技术,形成了完整闭环,完全自主可控。”李久林介绍,从“鸟巢”起始,中国一系列的地标性建筑使用的都是当时研发的国产Q460E钢材和相关技术,至今已累计生产数百万吨,“我国已成为高强度钢材的最主要生产国和在建筑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当时间的指针来到2022年,北京再次聚拢世界目光,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也即将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从‘鸟巢’到‘冰丝带’,创新一脉相承。”2018年,50岁的李久林就任“冰丝带”工程总工程师时,已然两鬓斑白。面对新的挑战与使命,他激动又从容:“新时代的中国有这个底气!”

  似曾相识的选择再次摆在了李久林的面前:“冰丝带”的索网结构,是为了安全选择进口,还是担着风险自主研发?力排众议,毫不犹豫,他带领团队仅用3个月就突破技术瓶颈,成功开发出国产高钒密闭索。“屋面仅用600吨钢材,最大跨度198米乘124米,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顶用钢量的1/4。”

  这里有“最快的冰”。1.2万平方米的冰面,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碳排放趋近于零。作为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在去年的北京冬奥会测试赛中,先后有4名运动员在“冰丝带”5次创造个人最好成绩。他们对“冰丝带”的评价是,冰面“很走道儿”。

  “这既是技术的突破,也是办奥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李久林的主持下,可持续的全生命周期理念贯穿“冰丝带”建造全过程。仅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就可回收利用80%以上的制冰余热,一年可节电约200万千瓦时。

  创新超乎想象。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冰丝带”还有一个“孪生兄弟”。“通过智慧集成和数字孪生,‘冰丝带’还包括一个完全相同的数字化场馆。”李久林介绍,通过这个“最强大脑”,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公共安防、设备监控、能源优化等一系列操作,它还能进行自主调节。“我们就是要通过由内而外的创新,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建筑’。”李久林说。

  从“鸟巢”到“冰丝带”,距离只有3.5公里,李久林带领团队“奔跑”了15年。在这一过程中,众多“首创”与“突破”,正不断转化为建筑行业的“日常”与“标准”,推动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成果已累计被6部国家标准采纳,从建造钢结构的设计、材料、制作,到安装、焊接、质量验收都有涉及。”李久林的同事徐浩说,除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新首钢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百余项国内重点工程,“很多技术还走出国门,在巴西、俄罗斯、科威特等一大批海外工程中大放异彩。”

  “在‘冰丝带’的建设中,我们还建立完善了信息化技术与装配式建造相结合,全过程高精度仿真、高质量构件加工与安装、高精确测控技术和施工偏差适时调整的技术管理体系。”一串专业名词,李久林如数家珍,他认为这将是建筑业的未来,“说得通俗点,就是运用智慧建造体系,实现像造汽车一样建奥运场馆。”

  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牢牢把握自主权。谈起“双奥”工程,李久林说靠的就是实干苦干加巧干。为了“冰丝带”的建设,李久林把家搬到了与工地仅一路之隔的小区,“丝带飞舞入梦来”是常有的事。

  建造百年工程、传世经典,是每一名建筑工程师永恒的情怀。“但说到底,是伟大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建筑。”李久林的目光,从熠熠生辉的“冰丝带”望向远方,“只有接续奋斗,才能不负时代。”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